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4章

这一觉睡的可真舒服,等姜南醒来,已经接近傍晚,饥饿的肚子更饿了,该到了做饭的时间点。

姜南一转身看见长生睁着眼睛,身体挨着自己,手里攥着自己的衣角。

见自己醒来,拍了拍自己的小肚子。

“奶奶,饿。”

“长生饿了,来,奶奶给长生做饭吃。”

这些日子,姜南自己当家,对家里的东西也了解的清楚,这个家唯一的好处就是没有外债。

刚收的粮食刚进了仓,这里以面粟为主食,上次姜南刚穿过来的时候,家里的粮食刚刚见底,月娘见姜南一直不醒,要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也抽不出来时间去弄面粟,后来见姜南醒了过来,松了口气,去村里磨了面,又换了些粟。

面粉金贵,也就是为了长生,弄了一些,主要还是粟为主。

等做完,吃完,收拾完,已经到了休息的时间。

天黑了就要休息,没办法,家里还没有蜡烛,用油灯有些奢侈浪费,反正家里也没事,早点洗洗睡吧。

一边哄着长生,一边想着家里的事,这一段时间陪着长生,到现在,除了月娘走的时候硬留下的一两碎银子,家里也没有其他进项。

银子总有用尽的时候,以后要是两人要是有个头疼脑热,多少银子可搁不住用,为了长远打算,接下来得想办法挣钱了。

卖饭?火锅?大盘鸡?螺蛳粉?自己从小到大只会做一些简单的饿不死的饭,一没手艺,二没食材。想来想去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姜南又一次想要爆炸,别人穿越怎么那么容易,穿带系统的,身带储物空间的,身带灵泉的,怎么到了自己什么也没有,热火朝天干起来还不能发家致富。

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到好办法。不想了,明天继续想,今天先休息,不一会和长生一起进入的“甜蜜”梦乡。

天是一天比一天热,早上还好,到中午那是太阳炙烤大地,庆幸的是和现代的那个热相比,温度要低多了,还是可以接受了。

担心长生受热,姜南一大早就锁了门,带着长生到附近的山上转一转,顺便挖些野菜。

“三河媳妇,这是带着长生去哪里?”‘

最近村里的人对姜南的一举一动非常关注,哪能不关注,上次就一点点没有关注,没两天就曝出个月娘改嫁的大新闻。

再说村长可是说了刘家家里如今就一老一小,平时要多关照,不要在背后多嘴,要是惹出事端,就不要怪村长不客气,要是不收敛就撵出村去。

那现在自己打听去哪,这也算关照吧。说话的是刘山坡的老大媳妇刘杨氏,手里挎个篮子,看样子也是要下地的。

“杨大娘,这不是在家没事,带着长生出来转转,顺便到南山上看看能不能挖点野菜。”

“那哪成啊,你一个人带着孩子去南山上,多危险啊,别挖了,走去大娘那啊,家里种点菜,你来我家,我给你分点。”

刘杨氏嫁进村子多年了,对村子里的情况很了解,人很是热心肠。

“杨大娘,这不用了,我也就是在边上转转,也不上去。”

“真不用?”

“不用,不用,真的不用。”姜南连声拒绝,得自己摸索摸索。

“那成,有事了喊我,那我走了啊,当家的还在前头等着呢,不和你多说了。”

当初刘家分家,刘三河在村子那里落了契,把房子建在南山溪的对面不远处的一处平地,也不算很偏,刚才和姜南说话的刘杨氏就和姜南家距离不远。

这里距离南山不远,南山山体有些大,也有些深,听村里的老人说山里还有狼,有野猪,村里人一般都是在南山下活动,老练的猎户才会选择进入南山。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在安全方面,姜南看的重重的,为自己考虑,也为长生考虑。

南山脚下,村民的活动痕迹很明显,深山不敢进,安全区域的位置还是可以去的。

这个季节,家里种的菜都已经长成,不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上山挖野菜的人少多了,附近有几个孩子,在周围活动着。

沿着人迹明显的的一条小道,慢慢的往上走,两旁是开满紫色小花的荆蒿。

有一次姜南去一景区旅游,看到山上很多这样的花,有用的主要是荆条,附近的居民用荆条编制各样的用具售卖,老一些的荆条编出来的比较结实,细一些的编出来的要精致一些。

当地的人很有做生意的头脑,还设置了体验区,体验手工编制,当时自己和闺蜜还体验了一把,编了两个不太成功的小篮子,就是不知道闺蜜知不知道自己出事的消息。

荆丛中还有不知名的野花,煞是好看。看到那几个孩子头上顶着荆条编的圆圈,又插上各色花的花环,姜南心一动,也做了一个,戴在长生的头上。

嘿,还怪好看,拍下来来绝对好看。

“扎,扎,奶奶。”

“哦,奶奶忘了,这给你取下来。”长生人小,头发短,花环戴在头上确实不舒服。

姜南没舍得扔,不管不顾的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又走了一段,遇到一处稍微平坦的地方,把长生放了下来。

有几株野杏树,刚才看到的几个孩子已经到了树下,这几个上山估计就是为了这几棵成熟的杏果,手脚快的已经爬了上去。

“你们几个娃娃,可要小心一些啊,摘完赶紧回去。”

哎呀,人上了年纪,总是忍不住的提醒。

“知道了。”

有叫三婶儿的,也有叫三伯娘的,还有称呼三奶奶的。

见姜南带着长生,中间偏大点的小姑娘,走了过来,用衣角包了些果子过来了,挑了几个品相不错的果子递了过来,年纪也就九岁左右,还怪有礼貌的。

“三婶儿,你尝尝,可甜了。”

姜南接过果子,尝了尝,确实滋味不错,姜南吃了两三个就不再多吃了。那几个娃子见小姑娘过来,也围了过来,我这个更甜,尝尝我的,几个人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啊,吃着摘了的果子,杏核就扔了一地,吃完就逗着长生在这玩。

在这些叽叽喳喳的言语中姜南也知道了这五个孩子的身份,大概了解这几个人的性子。

有三个都是刘家的,大哥家三姑娘刘月,就是最开始过来送杏果的小姑娘,小小年纪一把年纪,比较稳当,带着弟弟刘三壮,名副其实,果然壮实。

还有偷跑着跟出来的二哥家的四姑娘刘果,嗯,和二嫂真是一个性子,那嘴叭叭叭能说,姜南对他们能快速了解这么清楚也得感谢这个小姑娘的快言快语。

剩下的两是出门遇到的刘杨氏的孙子黑小子刘川和孙女刘玉玉,这一会功夫,刘玉玉和刘果就凑在一起不知道收了多少东家西短。

又和这几个孩子待了一会,关键是刘月这小姑娘真会带孩子,把长生交在她手里,抱的稳稳当当,自己也能抽出工夫寻些野菜。

“姐,姐,娘喊你们回家了。” 山下传了一个男娃娃的声音。

“三婶儿,我弟喊我们回家了,我们走了,这些给你。”

不等姜南拒绝,刘月将长生给了自己,又了剩下的几个果子放在了姜南带的筐子里,然后和这几个孩子应了一声“来了”就开始往山上跑。

姜南喊着“慢点”的声音跟不上他们奔跑的步伐,还传来谁最快的嘻嘻哈哈的声音。

刚才有刘月的帮忙,好了太多,自己篮子里挖了不少的菜,姜南认识的不多,主要是黄花苗,夏季的黄花苗不如春上的鲜嫩,不过还是可以吃的,还可以熬茶,还有些银仙菜,也是老了,长的大高,姜南只将叶子摘了下来。

看着地上的杏核,关于杏仁有关的饮料那么多,那功效应该也多,收拾收拾卖给药房好了,不对是药铺。

把杏核收拾完,还不少,然后又去那几颗树下看了看,又捡了不少,和刚才捡的放在一起要有半筐了,姜南将这些杏核放在筐底部,用菜叶子盖住。

然后带长生又往上走了会,野果树还不少,摘了几个,记住这几个果树的位置,等以后长生再大些可以上山把这棵山桃树往院子里一颗,果子不说好不好吃,到时候开花,院子里面也好看。

又转悠了一会,对周围熟悉了熟悉,这山上野草野菜不少,今天是第一次上山,不贪多,等有空再给刘月丫头学学多认识一些,到时候能挖的更多。

不过不能总是靠挖一些野菜,像杨大娘一样在家种一些,吃着也方便,要是有剩余,还能做成菜干,放到冬天吃,这里的冬天会不会很冷啊。

刚到南山脚下又碰见了杨大娘,也就是刘川和刘果果的奶奶。

“杨大娘,你咋在这。”

“你不是说你上山,我有点不放心,听川哥儿说在山上遇见你了,我都想着你还没有回来,给你,这是在家里刚摘的,你拿回去吃,别给我见外,你就收着了,我得回去了。

在姜南的推辞中收了这些菜,还有几个鸡蛋,鸡蛋在农村补充营养的主要来源,还可以拿个镇子上换钱,如果只有自己,肯定不会收。

只是想到长生,这段时间一直喝的是稀粥,参杂点青菜,大人还好,小孩长身体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以后家里有了再慢慢还回去吧。

这杨大娘不仅是热心肠,还风风火火的,放下东西就走远了。

看看这些菜,有小葱,韭菜,黄瓜,(胡瓜),豇豆,还有姜南最发愁的菜——芫荽。

有了这些,这两天家里吃的应该充裕些,这两天也得去镇上一趟,弄些菜种。

等回到家,还是往常一样的饭,看着筐子里面的鸡蛋,姜南又给长生做了一个鸡蛋羹,没有香油,也没有其他的调料,又看看芫荽,有了。

“长生啊,奶奶借你手一用。”

“啊?”

然后就带着长生拿一棵芫荽,见长生对芫荽没有反应,那就是接受良好,继续指挥着洗干净,然后切了用长生的小爪子抓了一把洒鸡蛋羹上,美味的午饭做好了,姜南真是一点都接受不了芫荽的味道。

小家伙不错,不挑食,吃完鸡蛋羹,又吃了喝了小半碗的稀饭,能吃就好,能吃才有能量去长身体。

“奶,饭,好吃。”

擦去嘴角的饭渍,又个干干净净的小娃娃,“好吃,明天继续再给你做啊。”反正还有鸡蛋,一天一个也够长生吃个好几天了。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