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4章

“城市微光”项目讨论会,在市商务局一间简洁明亮的会议室举行。

苏念带着精心准备的方案,和周小军一起提前十五分钟到达。她今天穿了一身剪裁得体的浅灰色西装套裙,长发挽起,略施淡妆,整个人显得干练而不失优雅,气场沉稳。周小军也难得地换上了衬衫,显得有些紧张。

会议室里已经坐了几个人,除了商务局文旅办的负责人,还有两家本地知名的广告公司和一家文化传媒机构的代表。看到苏念进来,几道目光立刻落在她身上,带着审视、好奇,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一个如此年轻,又是靠短视频起家的工作室,在他们这些“正规军”眼里,多少有些不够看。

苏念无视这些目光,坦然落座,将笔记本电脑和打印好的方案轻轻放在桌上。

会议开始,文旅办的李主任简单介绍了项目背景和期望。随后,另外几家公司开始依次陈述他们的方案。

不出苏念所料,他们的方案大多中规中矩:拍摄一系列制作精良的城市宣传片,聚焦地标建筑、著名景点,配上宏大的音乐和诗意的解说词;或者策划几场大型的线下主题活动,吸引市民参与。方案本身挑不出大错,但总让人觉得缺乏新意,与“微光”这个主题的细腻和人文关怀似乎隔了一层。

轮到苏念时,她站起身,走到投影前,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

“各位老师,李主任,我们‘念初工作室’的理解是,‘城市微光’,重点不在‘城’,而在‘光’。”她的声音清晰而稳定,开场便与众不同,“这光,不是霓虹璀璨,不是地标辉煌,而是散落在城市褶皱里,那些具体的人、具体的空间所散发出的,微小而确切的温暖与力量。”

她点开PPT,没有宏大的效果图,而是一张张她亲自拍摄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照片:凌晨四点就开始和面的早餐铺老师傅、藏在居民楼里修补了三十年皮鞋的老匠人、社区角落那家永远为夜归人留一盏灯的小书店……

“我们的方案,不是‘宣传’,而是‘寻找’和‘连接’。”苏念切换着页面,展示她的核心构思,“我们将打造一个系列纪实短片,名字就叫《寻找城市守光人》。每一期,深入一个这样的微小空间,不刻意煽情,不强行升华,只是真实记录他们的日常、他们的坚持、他们与这座城市之间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

她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发起“寻找守光人”的征集活动,如何利用短视频、图文、播客等多种形式构建传播矩阵,如何设计线下互动地图引导市民去亲身探寻这些“微光”,最终形成一个线上线下联动、官方与民间共创的、持续生长的城市人文IP。

她的逻辑清晰,构思新颖,尤其是对“情感连接”和“持续生长”的强调,让之前有些沉闷的会议室气氛为之一振。李主任听得频频点头,另外几家公司的代表脸色则渐渐变得严肃。

“……我们认为,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高度和速度,更在于它的温度和记忆。而我们想做的,就是为这些即将被遗忘的温度和记忆,点一盏灯,让更多的人看见。”

苏念陈述完毕,微微躬身。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随即响起了李主任带头、颇为热烈的掌声。

会议结束后,李主任特意留下苏念,又交流了几句,语气中充满了赞赏:“苏女士,你们的方案确实让人眼前一亮,非常契合我们项目的初衷。我们会尽快内部讨论,给出答复。”

“谢谢李主任,我们静候佳音。”苏念不卑不亢地回应。

走出商务局大楼,周小军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老板!你讲得太好了!我看那几个大公司的人脸都绿了!”

苏念笑了笑,心中也松了口气。她尽了全力,剩下的,就是等待了。

几天后,好消息传来。“念初工作室”成功拿下了“城市微光”系列项目的第一期制作权!

这个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湖中,在本地商圈和传媒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个成立不久的小工作室,竟然能从几家老牌公司手中虎口夺食,拿下了官方的重点项目!之前那些关于她的质疑和轻视,瞬间少了大半。

工作室的业务电话彻底被打爆,寻求合作的邮件塞满了邮箱。苏念知道,她终于凭借实力,为自己和工作室,挣得了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入场券。

就在她忙于组建项目团队、进行前期筹备时,一个意外的访客,出现在了她的工作室。

这天下午,苏念正在和新招聘的两位全职员工开会,讨论《寻找城市守光人》的选题标准。张晓雯敲门进来,表情有些古怪:“老板,外面有人找您,说是……陆衍先生。”

苏念的心跳,漏了一拍。

她示意会议暂停,整理了一下情绪,走了出去。

会客区(其实就是办公室隔出来的一个小角落),陆衍站在那里,依旧是一身简单的休闲装扮,帽檐压得很低,但那份独特的气质让他与这简陋的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手里拿着一个不大的纸袋。

看到苏念出来,他抬起头,取下口罩,露出那张清俊却略显疏离的脸。

“苏小姐,冒昧打扰。”他的声音低沉悦耳,目光落在苏念身上,比上次在烧烤店时,多了几分正式的审视。

“陆先生,你好。”苏念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静如常,“请问有什么事吗?”

陆衍将手中的纸袋递了过来:“听说苏小姐的工作室拿下了‘城市微光’的项目,恭喜。这是一点贺礼,不成敬意。”

苏念愣了一下,接过纸袋,里面是一套品质极佳的专业书籍,关于纪实摄影和城市人文叙事,正是她目前最需要恶补的知识领域。这份礼物,送到了她的心坎上。

“这……太贵重了,陆先生。”苏念有些迟疑。他们似乎,还没熟到这个份上。

陆衍看着她,眼神里似乎闪过一丝极淡的笑意,快得让人捕捉不到。“苏小姐不必客气。其实,我这次来,除了道贺,也是受朋友所托,想和你谈一个合作。”

“合作?”

“嗯。”陆衍点头,“我的一位导演朋友,正在筹备一部电影,其中涉及到一些城市记忆和市井生活的部分。他看了你们‘江湖菜’和之前的一些视频,对你们捕捉真实生活质感的能力很感兴趣。不知道苏小姐的工作室,是否愿意承接这部电影部分前期市井采风和纪实素材的拍摄工作?”

电影项目?!

这又是一个完全超出苏念预料的机会!不仅能接触到更高层次的制作,其带来的影响力和品牌提升,是普通商业项目无法比拟的。

苏念迅速冷静下来,她知道,这恐怕不仅仅是看了视频那么简单。或许,与上次那场干净利落的诽谤反击有关?眼前这个男人,似乎比她想象的,关注了她更多。

她看着陆衍,他目光坦诚,带着商业合作的诚意。

“感谢陆先生和您朋友的认可。”苏念斟酌着词句,“不知道是否可以看一下项目的基本资料和具体要求?我们需要评估一下工作室目前的能力和档期是否能够胜任。”

“当然。”陆衍似乎对她的谨慎很满意,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份简单的项目概要,“资料在这里,苏小姐可以慢慢看。如果有意向,我的导演朋友希望能和你当面聊一聊。”

“好。”苏念接过资料,感觉手中的纸张沉甸甸的。

“那不打扰苏小姐工作了。”陆衍重新戴好口罩,微微颔首,便转身离开了。

苏念拿着那份项目和那套书,站在原地,心中波澜起伏。

事业的道路,似乎正以一种超乎预期的速度,向着更广阔的世界展开。

而陆衍,这个前世亏欠良多的人,这一世,正以一种她未曾预料的方式,再次走入她的生命轨迹。

这一次,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他默默守护、直至生命终点的苏念。

她是可以与他平等对话,甚至有可能成为他事业伙伴的苏念。

微光已绽,前路可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