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2章

军区后勤部,二楼会议室。

气氛压抑得像一块浸了水的铅。

所有人都低着头,不敢去看主位上那个男人的脸。

陆振华。

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五十出头,肩上扛着的星星,和他眼神里的冰霜一样,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上。

他的手指,有一搭没一搭地敲着桌面上的那份报告。

那是一份关于第三季度物资仓储损耗的报告。

“第一仓库,报损棉布‘一批’。王主任,你来给我解释一下,什么叫‘一批’?”

陆振华的声音不高,却像冰锥子,精准地扎向了坐在他左手边的那个秃顶男人。

王主任的汗,瞬间就下来了。

他扶了扶眼镜,结结巴巴地开口:“部长,这个……就是……就是来的时候,一整个批次的……”

“我问的是数量。”陆振华打断他,目光锐利如刀,“是十米,还是一百米?价值多少?为什么会损耗?是仓库漏雨受潮了,还是管理不善被老鼠啃了?报告上,一个字都没有!”

“这个……情况比较复杂,我们还在调查……”

“还在调查?”陆振华拿起那份薄薄的报告,直接扔在了桌子中央,“从报损到现在,一个月了!你们就调查出‘情况复杂’这四个字?我看不是情况复杂,是你们的脑子太复杂,账本太简单!”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还有你,运输科!”他的目光又转向另一个人,“上个月,从南边运来的一车备件,路上颠簸损耗了‘若干’。李科长,你来告诉我,‘若干’是多少个?是三个五个,还是三十个五十个?”

李科长一张脸涨成了猪肝色,站起来,嗫嚅了半天,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陆振华的胸口剧烈起伏着。

他环视了一圈。

这些,都是他手下的兵,手下的干部。

一个个在酒桌上称兄道弟,拍着胸脯保证完成任务。

可一到动真格的时候,一到要算细账的时候,全都变成了缩头乌龟,糊涂蛋!

账目不清,责任不明。

他要的是精打细算,是成本核算,是怎么把国家的一分一厘都用在刀刃上。

而他们给他的,永远是“大概”、“可能”、“若干”、“一批”!

这哪里是后勤部!这简直就是个糊涂账的垃圾堆!

“从下个月开始,所有单位,从一根针,一粒米开始,给我建立成本卡!入库多少,出库多少,损耗多少,为什么损耗,责任人是谁,给我写得清清楚楚!谁的账再出问题,谁就给我卷铺盖滚蛋!”

他的手掌,重重拍在桌面上。

“散会!”

众人如蒙大赦,逃也似的离开了会议室。

转眼间,巨大的会议室里,只剩下陆振华一个人。

他疲惫地靠在椅背上,捏了捏发痛的眉心。

窗外的夕阳,染红了半边天,也给这间严肃的办公室,镀上了一层落寞的金色。

他起身,走到窗边。

楼下,就是军区大院。

炊烟袅袅,孩子们的吵闹声,女人们的说笑声,混杂在一起,充满了鲜活的,他所陌生的生活气息。

妻子早逝,他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家对他来说,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

儿子在基层部队,一年也回不来一次。

这偌大的军区,这偌大的家,只有他一个孤家寡人。

工作,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

可今天,连这唯一的寄托,都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和无力。

他就像一个手握万千军马的将军,却被一群连数都不会算的伙夫,绊住了手脚。

他的目光,无意识地在楼下的院子里逡巡。

然后,他愣住了。

公告栏下,不知何时围了一大群军嫂,叽叽喳喳,比菜市场还热闹。

又是为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闹吧。

陆振华皱了皱眉,本能地感到一丝厌烦。

可下一秒,他的目光,就被那群人的中心,一个身影吸引了。

那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身形微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

她坐在一张小马扎上,面前也放着一张小马扎,上面,摆着一把油光发亮的旧算盘。

在她周围,几十个女人,手里都捏着各种票证,你一言我一语,场面混乱不堪。

“赵大姐,我家三斤粮票,想换两张工业券行不?”

“金珠妈,我这儿有半斤油票,能不能换你一张肉票啊?我给你补钱!”

“我这布票是全国通用的,想换几张本地的糕点票,怎么算?”

……

简直就是一锅粥。

陆振华下意识地想,这得乱成什么样。

几十户人家,几十种不同的需求,粮票、布票、油票、肉票、糖票、工业券……种类繁多,价值不一,还要考虑地域和时效。

别说一个老太太,就是把他手下那帮财务科的大学生叫来,用上计算器,没个半天也理不清这笔烂账。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让陆振华的瞳孔,猛地一缩。

只见那个叫“金珠妈”的老太太,头也没抬。

她听完一个军嫂的需求,手指在那把旧算盘上闪电般地一拨。

“噼里啪啦——”

一阵清脆急促的声响,像密集的雨点敲在瓦片上。

那声音,充满了某种不容置疑的韵律和精准。

“王家嫂子,你三斤粮票,市价一块二。工业券一张八毛,两张一块六。你得再补四毛钱,或者拿两尺布票来抵。”

她的声音不高,但吐字清晰,带着一股让人信服的力量。

那个叫王家嫂子的军嫂,毫不犹豫地从兜里又摸出两张布票递过去。

老太太接过票,在一张破旧的算草纸上划了一笔,然后指了指人群里的另一个人。

“孙家家的,你的两张工业券给她。我记下了,回头从张裁缝那儿的布票里,给你匀两尺出来。”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超过三十秒。

一个复杂的三角交易,就这么被她轻描淡写地完成了。

陆振华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楼下。

他看到了什么?

他看到了一个女人,用一把算盘,一张纸,一颗大脑,在同时处理着几十个并行的数据流。

输入、计算、匹配、输出。

分毫不差。

那个咋咋呼呼、乱成一团的“票证市场”,在她手里,变成了一个井然有序、高效运转的资源调配中心。

她就像一个最高明的棋手,而那些花花绿绿的票证,就是她的棋子,被她调度得明明白白。

陆振华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撞了一下。

他想起了会议室里,他那些对着一堆死数据都理不清头绪的下属。

想起了那份写着“一批”、“若干”的狗屁报告。

再看看楼下这个老太太。

这是什么能力?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算术了。

这是最顶级的统筹能力和心算能力!

这是一种被生活千锤百炼出来的,最朴素,也最强大的智慧!

他管理着整个军区的后勤物资,动辄几千万上亿的流水,靠的是规章制度,是层层审批,是无数的表格和会议。

可效率呢?

一塌糊涂。

而这个老太太,她管理的,是几十户人家的“命根子”,靠的,就是手里的算盘和心里的那本账。

却做到了人人满意,物尽其用。

一种莫名的震撼,夹杂着一丝荒谬的自嘲,涌上陆振华的心头。

他,一个堂堂的后勤部长,在成本核算和资源优化上,竟然还不如一个在院子里倒腾票证的老太太?

他眯起眼睛,试图看得更清楚一些。

那个老太太,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但那双眼睛,在昏黄的夕阳下,却闪着一种精明而锐利的光。

那光芒,他很熟悉。

那是在战场上,最优秀的指挥官,在做出关键决策前,才会有的光芒。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陆振华的喉结,无声地滚动了一下。

他靠在冰冷的窗框上,第一次,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对自己身边这些习以为常的人,产生了一丝动摇。

这个大院里,到底还藏着多少他不知道的秘密?

他的嘴里,几乎是无意识地,吐出了几个字。

“民间……有高人啊。”

微信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