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3章

院子里因为贾瑛打了不像话的贾赦,气氛沉重。

贾瑛冷着脸问贾母:“听说林妹妹现在还住在碧纱橱里?”

所谓碧纱橱,不过是用屏风在屋里隔出来的小地方,向来是丫鬟晚上伺候主子时睡觉用的。

贾母一时答不上来。

鸳鸯含糊解释:“林姑娘来得急,没准备好院子,暂时住几天而已。”

贾瑛心里冷笑:分明是欺负黛玉无依无靠!堂堂大小姐,竟然委屈住在丫鬟的隔间里!

要不是林如海势单力薄,被人看轻,也不至于让林黛玉受这种委屈。

贾瑛神情严肃。

“这事要是传到林姑父耳朵里,还以为我们欺负人!”

“让迎春搬到我那儿去,把院子腾出来给林姑娘住。

要是还不够,就都搬我那儿去!”

“省得以后林姑父笑话我们不懂礼数。”

这番话点醒了一个人。

林黛玉自从进京后,处处小心,说话都不敢大声,生怕惹贾家人生气。

她年纪还小,不懂人情世故,一直没意识到自己被人轻视。

此时被这话点破,顿时心里翻江倒海,满腹委屈涌上来,眼泪几乎要掉下来。

……

当夜,荣国府内。

贾母躺在软榻上,神色疲惫。

鸳鸯近前禀报:

“老太太,林姑娘已经跟二小姐一起搬到隔壁伯府去了。”

“那位爷在屋里正闹着呢。”

贾母深深叹了口气。

“贾瑛今天打他父亲,是做给陛下看的。

再这么下去,他怕是要彻底跟贾家割席了。”

“将来家里真出了事,他必定冷眼旁观。”

鸳鸯微愣,随即笑道:

“老太太多虑了。”

“荣国府在京城数一数二,哪会有什么变故?”

贾母连连摇头,语气低沉:

“贾家从前是一流,如今要是没有贾瑛撑着,怕是连二流都难保!”

“绝不能让他跟咱们离心。”

贾母年岁虽高,心里却一片雪亮。

今日贾瑛当面痛打贾赦,立场已十分鲜明。

但贾母仍以大局为重,不曾发作。

静了一会儿,鸳鸯轻声说:

“我看爷还是很疼姑娘们的,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终究在。”

“不如让姑娘们常去伯府走动。”

“有她们维系着,就算府里将来怎样,爷念旧情,也不会不管的。”

贾母听了,立即坐起身来,点头称是。

“说得对!”

“你这丫头果然聪明。

贾瑛向来护短,今天护着二丫头就是这样,连皇上赐的珠宝绸缎都随手送给姊妹,毫不心疼。”

“明日就传话给各房姑娘,让她们多去隔壁走动。”

“想搬去住也随她们。”

“不必再来回我了。”

敕造伯府中。

当天分家,当天就搬出了荣国府。

这般利落,在京城里也算头一遭。

经贾瑛这一闹,

贾迎春与林黛玉也带着嬷嬷丫鬟一同搬了过来。

见两位姑娘忙里忙外,

尤其林黛玉身边人手不多,年小的年老的都有,不太得力,

贾瑛便吩咐平儿:

“明日多买些丫鬟小厮回来。”

“若忙不过来,就请探春帮忙。”

“她年纪虽轻,做事却稳妥。”

林黛玉连连向贾瑛与王熙凤道谢。

回到正房,

王熙凤神色微沉,说道:

“老太太也太算计人了,看林姑娘在京无依无靠,父亲又是清流门户,便想占她便宜。”

“真是不像话。”

贾瑛点头。

林如海是前科探花,曾任兰台寺大夫,如今担任巡盐御史,督查扬州及沿海盐税。

品级虽不高,却是钦点御史,

正如宰相门前七品官——

巡盐御史身在朝廷而非地方,京中七品,远比外官五品更有权势。

贾母不安排林黛玉独住一院,

分明是看中她的家世容貌,有意将她许给贾宝玉。

贾瑛也叹:“巡盐御史,多少人盯着这块肥肉。”

想来林如海这些年来积蓄不少。

贾母早就打好了算盘。

末了,贾瑛提醒道:

“陛下赐下敕造伯府,是要我尽早与贾家划清界限。

今日当众打贾赦,也是故意让宫里太监瞧见。”

“如今太上皇年迈体弱,”

“贾家这些老亲还固守旧路,简直是自取灭亡。”

“往后少跟你娘家人往来。”

王熙凤闻言一怔,

半晌轻叹一声,算是应下。

“哼!”

“那么多银两绸缎,说送人就送人!”

“你真当咱们家是开钱庄的?”

王熙凤语带娇嗔。

贾瑛见周围无人,

低声说:

“这点银子不算什么,小意思罢了。”

贾瑛对王熙凤说,自己手里还有五十万两银子,任她怎么花费也尽够用了。

王熙凤听得张大了嘴。

贾瑛解释,那是他用战时所获的私下物资换来的,只是来路并不干净,嘱咐她花用时务必谨慎。

王熙凤听得眼睛发亮,连连点头,样子极是有趣。

其实王熙凤并非只知敛财。

贾瑛清楚,她在《红楼梦》里之所以到处放贷,是因贾府早已入不敷出,却还要维持表面风光,连自己的嫁妆与私蓄都搭了进去。

这样肯为一大家子操心的女子,实在难得。

王熙凤脸上飞红,喜滋滋地挨近贾瑛说:“这么看来,我们家不缺钱了。

我还以为搬了新居处处都要用钱打点。

之前东府的贾珍大哥还想拉我合伙放印子钱赚利,如今倒不必理会他了。”

东府的大哥就是贾珍。

王熙凤与东府本就关系密切,贾珍的母亲出自王家,他幼时常随母亲到王家走动。

四大家族之间姻亲相连,也是常情。

一听见“放印子钱”

四字,贾瑛脸色顿沉,问道:“东府也有人放印子钱?”

王熙凤便把所知尽数道来:这些年来,宁荣二府变卖田产家当,仍不够开支。

王夫人便暗中撺掇贾珍、贾蓉、贾蔷等人放贷。

荣国府上下约有一千五百人,其中近千人要领月钱,每月至少需一千两。

王夫人故意拖延克扣月钱,用这笔钱去放“砍头息”

:比如二百两的利钱,只借出八百两,却按一千两起算。

若有人赖债不还,贾珍手下养着一批地痞,专事催逼,逼人卖妻鬻女、押田抵地。

王夫人与贾珍等人干这勾当已有多年。

他们听说王熙凤曾散财为贾瑛招兵,便想拉她入伙,一起赚这黑心钱。

贾珍与王夫人本打算退居幕后,把诸事都推给王熙凤打理。

谁知王熙凤恰好此时有了身孕,事情就暂搁下来。

如今贾瑛突然拿出五十万两银子,王熙凤想起旧事,就顺口说了出来。

贾瑛背着手,深深吸了一口气。

“我的好夫人!”

“你可知放印子钱是犯法的?”

王熙凤却一脸不解。

“可大哥说不碍事,不犯法的。”

贾瑛嘴角微微一抽。

这傻媳妇!

被人骗了还替人数钱!

看来王夫人与贾珍就是看准王熙凤不识字、不懂律法,才联手要找她顶罪!

王熙凤见贾瑛神色不对,

心知差点惹出大祸。

“我可没答应他们~”

王熙凤素日要强,这时在贾瑛面前却吓得脸色发白,连连摇头。

“行了!”

“这事与你无关!”

贾瑛沉声叮嘱:“今后少跟东府和王夫人往来!”

“改天我非揍贾珍一顿不可!”

又、又要打人?

王熙凤自认已是泼辣性子,

却没想到,

贾瑛比她还要蛮横!

王熙凤只觉得贾瑛简直是疯了。

“你可知贾珍不仅是三等将军,还是贾氏一族的族长?”

“京城贾氏八房,族中谁若犯了规,全由贾珍发落!”

要知道在昔日宗族里,

族规便如朝廷律法!

族长与各房长都有权对犯事族人动用私刑,连朝廷法度也难以干预。

从前贾瑛殴打贾赦时,

贾赦就曾扬言要让贾珍将他从族谱除名。

这话并非无的放矢。

“贾珍那样的人,若不是承了宁国府的爵位,哪配做族长?”

“这贾氏宗族,把我除名也罢!”

贾瑛却全不在乎。

他一切全是自己挣来,如今仕途正盛,

也不愿依附太上皇,

更不必倚仗什么贾氏宗族之势或府中老亲。

只盼这些人莫要连累他才好。

“此事你无需再过问!”

“往后贾珍等人若敢踏足我府,定叫他们见识门前戟士并非虚设!”

回到房内,

另一处,

王熙凤刚歇下,平儿悄步走近,附在贾瑛耳边轻声道:

“隔壁府上的珠大奶奶来了。”

“说是老太太吩咐的。”

李纨?

此乃二房儿媳,贾珠早逝,只留李纨与幼子相依为命。

李纨素日言语不多,行事不显,鲜少引人注意。

然自古有“长兄如父,长嫂如母”

之说,李纨身为众姊妹之长嫂,平日便由她带领众姊妹研习女红等技艺。

诸多长辈不便亲自出面之事,亦常交由李纨代为办理,她实为晚辈与长辈之间的纽带。

“请珠大嫂在偏厅稍候,我这就过去。”

穿过回廊,只见偏院中一娴静女子面花而立,身姿纤弱如柳,乌发整齐梳起,仅别一枚银簪。

一身素黑衣裙更衬得她肌肤莹白,宛若院中初绽桃花,清雅出尘,娇柔婉约。

贾瑛暗忖:平日便觉她别有韵致,今日细看,更添几分怜惜。

“嫂子似乎极喜爱这些花草?”

贾瑛轻声相问。

李纨恍然回神,转身时眼圈泛红,泪光点点,玉面含悲。

廊下红灯映照其侧脸,愈显凄清。

她匆忙拭去泪痕,强露笑意道:“让瑛哥儿见笑了,不过一时见花思人。”

贾瑛心想:只怕非是见花思人,实为对景伤情。

她出身书香世家,自幼诵读《烈女传》之类典籍,如今青春守寡,深居侯门,虽欲效寒梅凌霜,却困于深院重门,此生或将长守空闺,与冷宫何异?

“无妨。

若喜爱此花,派人移种便是。”

见她娇弱堪怜之态,贾瑛竟不自觉地抬手欲为她拭泪。

李纨一怔,进退两难。

呼吸骤然急促,贾瑛方觉失礼,悬手收回——此是前世习惯使然,方才记起于礼不合。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