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忙时节,每次王冬青看到父母从外面回来,衣服出汗湿了干干了湿,到中午人就馊了,和当初在家务农的爷爷奶奶一样,但好歹那个时候家里还有风扇有凉席。
现在这个家里要什么什么没有,最后除了爹娘买的糖,居然没有别的可以补身体。
王冬青想了想,上辈子阳了的时候在网上找的自制电解质水,除了没有柠檬,盐和糖现在她都有。
盐罐子是厨房里奶奶唯一没有锁的一种调料,于是王冬青就开始给爹娘自制带味道的水。
其实爹娘偶尔喝到糖水就很开心了,不过,因为家里面的鸡蛋有奶奶锁着,他们一家三口平时也不敢偷,吃不成红糖鸡蛋。
所以在喝到女儿去厨房偷偷拿到的盐混糖水的时候,他们也只觉得小孩子心疼父母而已。
直到有一天王冬青照旧去厨房拿盐,却发现盐罐里面的小勺子在动,吓了她一跳。
是什么虫子爬进去了吗,王冬青定下心神往里头一瞧,黑乎乎的看起来像老鼠的东西在里面。
王冬青不禁想,人吃盐就算了,老鼠也缺盐,要去盐罐子里面偷,那岂不是他们之前吃过的盐都有可能被老鼠碰过。
想到这里她觉得有点恶心,想叫大人过来,随后又觉得马上就要做午饭了,家里的长辈进厨房估计会看到。
果然没过多久就听到厨房一声惊呼,王冬青立马跑到厨房门口,只看大伯娘拿着盐罐子和火钳。
“大伯娘,怎么了?”
大伯娘用火钳夹住老鼠,嘴里骂道:“哎呦,这该死的盐老鼠,到家里来偷盐了。”
盐老鼠?王冬青心想这个老鼠是什么品种,怎么看到人都不跑,难道卡住了。
随后仔细一看,火钳上的原来不是老鼠,是蝙蝠!
天呐,王冬青立刻退了几步。
要知道上辈子有些病毒,最早怀疑野生动物,然而野生动物当中,人们又最早怀疑的就是蝙蝠。
上辈子她没见过,这辈子见到了。
火钳夹住蝙蝠往外一扔,蝙蝠飞出去了。
“原来它会飞,它是会飞的老鼠。”
“长得像老鼠,又喜欢吃盐,可不就叫盐老鼠么。”大伯娘说,“看来以后要给盐罐加个盖子。”
王冬青长见识了,原来这就是名字的来源,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蝙蝠,缩起来比自己拳头还小,和上辈子在纪录片上看到那种大蝙蝠不一样。
被盐老鼠滚过的罐子,王冬青怀疑有毒,不敢吃里面的盐。
王冬青看大伯娘把罐子拿进去,没有一点要清洗和挖表面的盐出来扔掉的意思,就这样直接就开始煮菜烧饭了。
王冬青顿时连中午煮的菜汤都不想喝了,势必要等到这个盐罐的盐都被用掉才行。
王家的伙食从不忙的一天两顿变成一天三顿,饭菜也变得更实在一些。
毕竟在农忙时期每个人都要出大力气,这要是饿着肚子去干活儿,人都要累病。
家里面割完稻子以后,大点的孩子们都要去田里捡稻穗,要么就去道场看自己的粮食。
王冬青跟着送水的人去了田边,在爹娘割稻的田本来想捡稻穗,但她才三岁多,家里人也没有把她当个劳力,爹娘就让她在田坎坐着。
此时的王冬青在想上辈子的稻穗和亩产量,那时无论是化肥还是爷奶买的种子,和现在相比都没有可比性。
王冬青想到现在这个时候的人们,之所以连吃饭都要一天两顿,一干一稀,而且非常多杂粮,都不是纯白米饭,跟产量有关系。
可惜王冬青上辈子不论是自己还是爷爷奶奶都只和杂交水稻打过交道,爷爷奶奶每次到时候就去买水稻种子回来浸泡育秧。
自己也根本不知道水稻品种是如何改良的,要提高产量该做些什么。
王冬青想了一遍,实在是没有头绪。
她看着爹娘割稻子的稻茬,突然想起再生稻,上辈子在网上看小说就有穿越人弄了再生稻。
王冬青好奇还在手机上搜过,确实有些地方的人会一次育苗收两茬稻谷。
第一次收割时只割上面三分之一,留三分之二的稻茬儿,如果气温和水肥合适,生长周期两个月左右,可以长出第二茬稻谷。
第二茬的稻谷产量会减少非常多,但比没有好。
方法是可行的,但王冬青不确定自己所在的这个世界里面是否有人弄出了同样的东西。
她所在的这个村庄一年到头温度如何还不清楚,所以也只能从长计议,先观察个几年看看。
就算确定天气适合,也不一定能实行再生道的计划,她这么小谁能听她的。
忙月割稻颗粒归仓,家里人又要开始准备种小麦,不过总算没有那么赶忙了。
家里人尤其是她的父母,从非常忙碌变成了日常忙碌,一个照样上山打猪草,另外一个不是在田里就是在家整修农具。
日子走向冬天,家里要准备柴火过冬,种完麦子冬青爹又要劈柴,后面两间柴房基本上他爹要填一屋半的量,由此两夫妻都没有其他人清闲。
王冬青某天进厨房倒水,又一次闻到空气当中淡淡的香味。
不对,王冬青走到灶门口手一摸,有热度,踩在小凳子往锅底一看,锅底不是水痕,而是有油。
这一看就是炒了什么东西,但是没有洗过。
晚上奶奶做饭,王冬青在门口看奶奶拿鸡蛋出来打汤,转身去鸡窝捡鸡蛋。
借此机会她瞅一眼,发现奶娘的鸡蛋篮子里少了三个。
有人在这个锅里炒过鸡蛋。
当天晚上王冬青就将这个发现告知父母,她扯了扯母亲的衣袖说道:“娘,他们有鸡蛋吃,我也想吃鸡蛋,我们有红糖,不能做红糖鸡蛋吃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