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风裹着寒气刮过窗台,林晚咬着笔杆抬头时,窗外的天还没亮透,灰白的晨光像一层薄纱蒙在玻璃上。书桌上堆着半尺高的复习资料,错题本被翻得卷了边,封面上的小柠檬图案也沾了点墨迹——自从十一月中旬爸妈给她报了周末全科补课后,这样的清晨就成了常态。
“晚晚,该走了,补课班要迟到了!”
妈妈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手里还拿着件厚外套,“今天降温,把这件羽绒服穿上,别冻着了。”
林晚点点头,把沈知尧之前给的几何公式便签塞进羽绒服口袋,又抓起书包里的保温杯——里面是妈妈泡的柠檬蜂蜜水,说是能提神。出门时,她瞥见玄关柜上放着林屿寄来的快递,是本印着江大校徽的笔记本,却没来得及拆开,就被妈妈催着出了门。
补课班在城西的一栋老教学楼里,林晚、陈小雨和周远三人是这里的“铁三角”,从小学起就一起补课,风雨无阻。
“林晚!这儿!”
刚进教室,陈小雨就从后排挥手,她裹着粉色围巾,脸颊冻得红红的,手里还拎着两杯热奶茶,“给你带了红豆波波,加双份糖,提神!”
林晚笑着坐下:“你每次都这么暖,我怀疑你是不是偷偷开了奶茶店。”
“那当然,”陈小雨眨眨眼,“等我们考上高中,我就真开一家,名字都想好了——‘晚雨晴’,取自‘林晚’和‘陈小雨’,寓意‘风雨过后见晴天’。”
坐在前排的周远闻言回头,笑着插嘴:“那我呢?我可是从小学就跟着你们补课的元老。”
他个子高了,眉眼清俊,穿着深蓝色羽绒服,笑起来还有点少年气,谁能想到他小学时是个胖乎乎、动不动就哭鼻子的“小哭包”?
“你还记得小学那次数学考砸了,躲在厕所哭,被我撞见,你还说‘别告诉林晚’?”林晚笑着戳他,“结果我第二天就知道了,因为你眼睛肿得像核桃。”
周远耳尖一红:“那是……那是风迷了眼!”
全班哄笑,连老师都忍不住摇头。
可林晚知道,那个小时候笨笨的、总被同学起哄的周远,如今成绩稳居年级前十,还拿了物理竞赛奖。他变了,又好像没变,笑起来还是那样毫无防备——林晚摇摇头。
“喂,林晚,”周远忽然压低声音,从书包里掏出一张手写笔记,“我昨晚整理了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口诀,你要不要看看?”
林晚接过,上面字迹工整,还画了几个小表情包,写着“酸碱中和,快乐翻倍”。
她抬头看他:“你还记得我最怕化学方程式?”
周远挠了挠头,笑了:“当然记得,你初中第一次写错,还画了个哭脸在旁边。”周远一脸得意的扬扬头。
数学课开始,林晚坐在靠窗的位置,听老师讲函数题时,总会想起沈知尧在图书馆给她讲几何的样子——
他会把复杂的知识点拆成“找小路”“切蛋糕”这样的比喻,声音温和,语速不急不躁,连最让人头疼的辅助线,都被他讲得像在解谜游戏,不像老师这么枯燥。
课间休息时,她掏出手机想给林屿发消息,却看到哥哥半小时前发来的朋友圈:“沈总兼职回来带的烤红薯,冬天的快乐谁懂!”
配图里,沈知尧穿着件黑色羽绒服,手里拎着袋烤红薯,嘴角还沾着点糖霜,林屿在旁边笑得夸张,背景是江大图书馆外的银杏树,叶子落了一地。
林晚忍不住笑了,指尖在屏幕上敲了又删,最后只发了一句:
“哥,这个红薯看着很好吃……”
后面附上一个气鼓鼓的嘟嘟脸表情,眼角还带了点小委屈。
消息刚发出去不到三秒,林屿的回复就跳了出来:
“这是沈总专门给我买的,想吃?没门!”
配图还追加了一张他对着镜头挤眉弄眼的鬼脸,背景里的银杏叶被风吹起,像是在嘲笑她的馋。
林晚对着屏幕嘟起嘴,小声嘀咕:“幼稚鬼。”
可唇角却怎么也压不下去。
她知道林屿最近忙着准备期末考试,沈知尧也在兼职。
上次林屿打电话说,沈知尧每周除了图书馆的志愿者工作,还找了两份家教,周末要跑两个小区,有时候晚上十点多才回宿舍。
“他可拼了,”林屿当时笑着说,“我问他图啥,他说‘攒点钱,以后带我妹去吃顿好的’。”
林晚没说话,只觉得心里像被什么轻轻撞了一下,暖得发酸。
晚上回到家,林晚拆开林屿的快递,除了笔记本,里面还夹着张便签,是沈知尧的字迹:
“几何公式我重新整理了份重点,附在笔记本最后几页,有不会的题可以发消息问我,看到会回复。”
她翻到笔记本最后,果然有几页工工整整的公式,旁边还画着简单的示意图,和上次图书馆给她的便签一样细致。
不同的是,这次的纸张更厚,字迹更清晰,连标点都一丝不苟,像是他特意誊写了一遍,只为让她看得更清楚。
接下来的日子,林晚的生活被补课和复习填满。
周末早上六点半出门,晚上六点才到家,吃完饭又要学到十一点;
林屿忙着期末复习,偶尔会在晚上发消息问她:“今天数学听懂了吗?”
有时候还会拍宿舍的夜景给她看,说:“你看,我们这儿的灯,和你书桌上的台灯一样亮。”
沈知尧则很少发朋友圈,林晚只在某个深夜十一点多,收到过他的消息,是道数学题的解题步骤,附言:“白天家教时遇到类似的题,想着你可能会用到。”
那晚,她盯着那条消息看了很久,然后把解题步骤抄在了错题本上,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太阳。
有次林晚补完课回家,在公交站看到个熟悉的身影——
穿着黑色羽绒服,手里拎着个鼓鼓的书包,正低头给手机发消息。
她刚想喊“沈学长”,就看见对方抬头快步走向站台另一边的公交车,车身上印着“大学城——城东小区”的字样,是沈知尧做家教的方向。
林晚攥着手机,没敢上前。
她知道他一定很累,不想打扰他。
直到公交车开走,她才发现手里的保温杯已经凉了。
冬至那天,林晚补完课,陈小雨神秘兮兮地从包里掏出一个小饭盒:“我妈包的饺子,三鲜馅的,特意多放虾仁,给你补补脑。”
周远也从书包里拿出一个保温袋:“我妈说冬至要吃饺子,我带了韭菜鸡蛋的,你要是不嫌弃……”
话没说完,就被陈小雨打断:“你这纯素的谁吃啊?林晚可是爱吃肉的。”
三人笑作一团。
晚上回家的时候,刚进屋,林晚发现桌上放着个保温盒,是林屿托同学带来的——
里面是江大食堂的冬至饺子,还有张纸条:“沈总说冬至要吃饺子,特意让我给你带的,他今天家教忙,让我跟你说‘加油’。”
林晚打开保温盒,饺子是她爱吃的白菜猪肉馅,热气腾腾的,皮薄馅大,一咬就渗出清亮的汤汁,显然是刚出锅就打包的。
她轻轻咬了一口,熟悉的味道在舌尖蔓延开来——葱香混着肉香,还有一点点姜的暖意,和月初哥哥带她去江大食堂吃的第一顿饺子一模一样。
那天晚上,她忍不住点开那个群聊名为 「三人行·必有我垫底」 的三人微信群,发了条消息:
“今天收到了江大食堂的饺子,是沈学长让哥哥带来的。”
消息刚发出去,陈小雨秒回,连标点都带着激动的波浪号:
“哇啊啊!沈学长也太暖了吧!!!这谁顶得住啊!林晚你命怎么这么好!!”
后面还追加了一连串星星眼和小爱心表情包。
周远回得慢了些,过了好一会儿才跳出一行字:
“江大的饺子……有我的韭菜鸡蛋的好吃吗?”
语气故作轻松,却藏不住一丝小心翼翼的试探。
陈小雨立刻跳出来“揭发”:“哎哟喂!周远你别装了!肉馅就是比素馅香!承认吧!”
她又补了一句:“林晚,别理他,肉的好吃!必须肉的好吃!爱情和饺子,都得选带肉的!”
后面加了个微笑的表情,可林晚总觉得,那笑容里藏着点什么。
一月初的某个周末,林晚补完课,收到沈知尧的消息:
“我今天下午在图书馆整理旧书,看到本初中数学题集,里面有几道中考真题,下次让林屿带给你。”
林晚回复:“谢谢学长”,附带了个加油的表情。
没过多久,沈知尧又发来条消息:
“别太累,注意休息,你很努力,一定能考上想考的学校。”
那天晚上,林晚把这句话抄在了笔记本的第一页。
窗外的雪悄悄下了起来,落在窗台上,像撒了层碎盐。
她看着书桌上的复习资料,忽然不觉得累了——
她知道,在江大,有哥哥和沈学长在为各自的目标努力,而她也要跟上他们的脚步,朝着江大的方向,好好加油。
原来,冬日里的牵挂,不是轰轰烈烈的告白,而是:
你在备考,他在家教;你在刷题,他在整理旧书;你喝着凉掉的柠檬水,他记得你爱吃白菜猪肉馅的饺子。
而身边,还有陈小雨的奶茶、周远的笔记、和那些年少时就未曾断过的陪伴。
她忽然明白——
成长的路上,有人默默守护,有人并肩同行,而她要做的,就是不辜负每一份温柔,朝着光,坚定地走下去。
期末考试结束那天,天空飘着细碎的雪沫,像是为这个漫长的冬日轻轻画上句点。
林晚走出考场时,手心里还攥着那张刚发回来的数学试卷——120分,是她初中以来最好的一次。她低头看着最后一道压轴题旁沈知尧教她的“切蛋糕法”解题思路,嘴角不自觉地扬了起来。
刚走到校门口,就听见一声熟悉的尖叫:“林晚!我数学考了138!我妈说可以去滑冰了!”
陈小雨像只粉色羽绒球一样冲过来,一把抱住她,脸颊冻得通红,眼睛却亮得像星星。
“你呢你呢?快给我看看!”
林晚笑着把试卷递过去,陈小雨一瞧,立刻跳起来:“120?!林晚你太神了!这下稳进年级前十五了!”
她兴奋地掏出手机,一边拍照一边说:“我要把这个分数发到‘晚雨远晴’群里,让周远也来沾沾喜气!”
话音未落,周远已经从后面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三杯热腾腾的柠檬蜂蜜水——那是他们补课三年养成的习惯,每次大考结束,他都会默默请大家喝一杯“提神水”。
“恭喜。”他把其中一杯递给林晚,眼神温柔,“我就知道你能行。”
林晚接过,指尖被暖意包裹:“你也考得不错吧?”
周远笑了笑,从书包里抽出试卷,语文149,数学140,物理满分。
“语文差一分就完美了。”他故作遗憾地叹气,却被陈小雨一巴掌拍在肩上:“装什么学霸!你这是凡尔赛!我们两个加起来都没你高!”
三人笑作一团,站在校门口的梧桐树下,雪花落在他们的发梢和肩头,像是冬天最后的祝福。
“寒假计划安排上了吗?”陈小雨晃着手里的成绩单,“我爸妈答应我,如果考得好,就带我去三亚过年!”
“我要回家陪奶奶。”周远轻声说,“顺便……把初中的笔记整理一下,等开学送给学弟学妹。”
他顿了顿,看向林晚:“你呢?江大的寒假开放日,去吗?”
林晚点点头,眼里闪着光:“去。沈学长说图书馆寒假也开放,他要是有空的话,会帮我补习下物理跟数学”
陈小雨夸张地捂住心口:“哎哟,看吧,一听就是冲着‘某人’去的吧!”
林晚脸一红,轻轻推她:“别胡说!我是去学习!”
周远没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她,嘴角微扬。他知道,那个曾经会因为他哭鼻子而递纸巾的女孩,如今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而她的光,正越来越亮。
几天后,林晚坐在家中整理书桌,把厚厚一叠复习资料收进纸箱。她在错题本的最后一页写下:
“这个冬天,有哥哥的夜景照片,有沈学长的公式便签,有小雨的奶茶,有周远的笔记,还有江大食堂的饺子。 原来努力的路上,从来都不是我一个人在走。”
窗外,阳光穿过薄云洒在雪地上,亮得刺眼。
她推开窗,冷风扑面而来,却不再觉得寒冷。
远处,几个孩子正在堆雪人,笑声清脆。
她拿出手机,在「三人行·必有我垫底」群里发了一条消息:
“寒假快乐,新年见啦~”
附上一张自己画的小太阳,圆圆的笑脸,周围画满了小小的饺子、红薯和柠檬。
三秒后,陈小雨回:“新年要一起吃火锅!”
周远回:“新年快乐,大家记得多穿点,别冻着。”
林晚关了手机,夜晚安稳地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