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3章

腊月二十三,小年。太原城笼罩在节前的喧嚣与鞭炮的零星炸响中。

公园里比往日更显清寂,积雪未融,寒气刺骨。闫小柱赶到时,发现安在田和赵刚都已到了。安老师今日穿着一件略显厚重的深色棉袍,神色比往常更显肃穆。赵刚站在他身侧,也收敛了平日的锋芒,神情郑重。

空地中央的雪被打扫干净,露出冻得硬邦邦的黄土地。

“来了。”安在田看着闫小柱,目光深邃,“今日小年,宜祭祀,也宜开拳。”

闫小柱心中一动,隐约明白了什么,呼吸不由得微微急促。

安在田没有多言,从赵刚手中接过三炷细细的线香,就着赵刚递上的火柴点燃。青烟袅袅升起,在清冽的空气中笔直如柱。他对着东方初升的朝阳,手持线香,躬身三拜,动作缓慢而庄严。

随后,他将线香小心地插在身前的地面上,转身看向闫小柱。

“我这一脉,源自冀鲁,融汇形意、太极之理,自成三皇炮锤。”安在田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沉浑,敲在人心上,“此拳刚猛暴烈,内含崩炸之劲,非心性纯良、根基稳固者不可轻传。授此拳者,需观其行,察其心,验其功,非百日筑基有成,不得其门而入。”

他目光如炬,落在闫小柱身上:“你随我练拳百日,桩功已具气象,太极听劲初入门径,心性勤勉朴实,尊师重道。今日,我正式传你三皇炮锤入门拳路——‘老三推’。”

闫小柱只觉得一股热流从心底直冲头顶,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情绪,上前一步,对着安在田,也对着那三炷清香,恭恭敬敬地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弟子闫小柱,谢师父传艺之恩!必恪守门规,勤学苦练,绝不仗技欺人,绝不辜负师父厚望!”

安在田坦然受了他的礼,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欣慰的笑意。他伸手将闫小柱扶起:“起来吧。记住,拳为载道之器,德为立身之本。”

仪式简朴却庄重。礼成后,安在田身上的肃穆之气稍减,开始正式传授。

“看好了,‘老三推’,看似三式,实则千变万化,是三皇炮锤的母拳,一切变化皆由此生发。”安在田摆开一个起势,与平日里教太极拳的圆融舒缓截然不同,一股沉雄霸道的气势自然流露。

他不再像教太极时那样将动作完全拆解,而是将“推山掌”、“裂石锤”、“崩天炮”三式连贯打出,动作古朴简洁,劲力含而不发,却自有一股撼人心魄的威势。每一动,腰胯如磨盘转动,脊背如大龙起伏,虽是慢练,却仿佛蕴含着崩山裂石的力量。

“拳打万遍,其理自现。先求形似,再求劲到。”安在田让闫小柱跟着模仿。

闫小柱收敛心神,仔细回忆着师父刚才的演示。这“老三推”的动作远比太极十三式刚猛,对腰胯的转动、重心的转换要求更高。他练得小心翼翼,生怕错了分寸。

赵刚在一旁看着,眼神复杂。他当年被师父看中,也是经历了类似的观察和考验,才得以传授八卦掌。此刻见这看似木讷的小子竟也得了真传,心中那股争强好胜之意更浓,却也隐隐有了一丝认同——能过得了师父法眼的人,终究不是庸才。

安在田耐心纠正着闫小柱的每一个细节,从脚趾的抓地,到膝胯的拧转,到肩胛的开合,再到眼神的顾盼。一套“老三推”教完,天色已然大亮。

“回去后,每日将此拳路与太极同练,相互印证。太极养其柔,炮锤炼其刚,刚柔并济,方是正道。”安在田叮嘱道,“招式是死的,人是活的。练到纯熟,要忘掉招式,只剩下劲意。”

回去的路上,闫小柱感觉脚下像踩了棉花,又像是灌了铅,百感交集。他不仅得到了一套威力更大的拳法,更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师父那句“拳为载道之器,德为立身之本”在他耳边反复回响。

他想起自己教学生们太极拳时的情景,想起那些孩子纯真的眼神。如今,他自己也成了被选中的人,承接了更需要慎重的传承。

这份传承,不仅仅是安老师个人的技艺,更是绵延了不知多少代的一种精神,一种对力量与德行并重的坚守。

他开始明白,为什么安老师要在公园这种地方授徒,为什么先教养生健身的太极,为什么对传授更具攻击性的炮锤如此谨慎。

武术,从来就不只是打杀的技术。它在诞生之初,就与修身、与德性紧密相连。

雪后的阳光照在身上,带着微弱的暖意。闫小柱握了握拳头,感受着体内那股因新学拳路而更加活跃的气血,心中一片澄明。

他的路,还很长。但他知道,自己正走在一条无比正确的道路上。

第 九 章 完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