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4章

“他易叔,嫂子有个事求你帮个忙。”贾张氏跑到易家,还不等坐下就开口说道。

“嫂子,你看你,外道了不是,什么求不求的,咱们住在一个院子这么多年,你有事,我还不能帮把手啊,什么事?你说,能帮的我肯定帮。”

在院子里住了这么多年,邻里邻亲的,易中海也不好拒绝,不过也没有答应,只是嘴里说着漂亮话。

“他易叔,上次你不是跟着东旭去昌平相亲了么,东旭看上秦家的姑娘了,刘媒婆也问了秦家的意思,他们也同意两人的事,这不想着让你帮忙再去一次昌平给东旭提亲。”贾张氏可能是儿子喜事近了,脸上喜气洋洋的。

“不是,嫂子,两三个月之前,东旭不是就要去昌平提亲么,怎么到现在了你们还没去提啊?”

易中海可还记得,刚相完亲回来的第二天,贾东旭就跟他说过提亲的事,这都过了二三个月了,怎么还没有去提。

“哎,他易叔,是这么个事,上次刘媒婆去秦家问的时候才知道,秦家那姑娘虚岁十八了,可周岁还没到,要到八月份才满十八,现在不是要按政府的那个结婚法来么,女方必须满十八岁才能结婚,就把提亲这事往后推了推。

现在去提亲正好,整备上两个月,等到姑娘满十八岁就直接结婚。”贾张氏的眼神有些躲闪。

易中海估计这老娘们肯定让媒婆找别的女孩子了,要不然怎么会拖到现在,虽然法律规定男方二十周岁,女方十八周岁才能领证。

可现在有几个遵守的,不能领证,我可以先办酒席啊,等到了年龄再去领证,再说了,在农村想改下年龄还不简单的,给村长送点礼就能把事办了。

“嫂子,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去提亲?”

“明天。”

这么急,中间不会出什么事了吧?

易中海还真猜对了,这段时间,贾张氏让刘媒婆又找了好几个女孩子,可贾东旭一个都没去相亲,就看准秦淮茹了,贾张氏气的要死,他急着抱孙子都等了两年了。

贾东旭也跟贾张氏闹脾气,都已经说过了,就看上秦淮茹了,他妈还不赶紧去提亲,拖了两个多月了,直接放话,要是再不去提亲,他就等过个七八年在结婚,贾张氏这才急了。

“嫂子,明天不行,我明天还要上班,最近厂子里忙的很,东旭也知道,都是国家派下来的任务,根本没法请假,要不明天还是你跟着媒婆去提亲吧。”

易中海直接拒绝了,他没有说谎,这段时间厂子里就是很忙,都是上面派下来的任务,这关系着东边半岛的战事,他可不想请假,没有能力去战场,我在家里一样可以做贡献,他都已经想好了,等过几天休息的时候就去军管会捐款。

六月一日的时候,抗美援朝总会已经发起了号召,建议全国开展捐献武器运动,以支援志愿军作战,前线急需飞机、大炮等武器装备,希望通过增加生产、捐献收入来购置武器。

易中海虽然觉悟不高,可也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骨子里还是爱国的,战场上不了,没了族谱单开一页的可能,但捐款还是可以的。

“不行,不行,我一个妇道人家,还是个寡妇,这怎么能行,要不,休息天行不行?”贾张氏摇着头说道。

“嫂子,我看还是再等等吧,你托刘媒婆到昌平跟秦家说一声,等到七月份再去提亲吧,现在正是收麦子的时候,农村忙的很,咱们去了,人家还得专门拿出一天的时间招待咱们。

你也是农村出来的,这收麦子就是从龙王爷嘴里抢粮食,趁他打盹的时候抓紧把粮食收回来,真要是天不应景下场雨,这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

帮着去提亲,易中海可以去,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他也算是贾东旭的长辈,可现在抢收时节你跑去乡下,这不是没事找事么,谁待见你啊。

贾张氏一听,急得跺脚:“他易叔,这可不行啊,我家东旭都等不及了,万一秦家姑娘被别人看上了咋办?”

易中海皱了皱眉,耐心解释:“嫂子,你放心,这时候大家都忙着收麦子,哪有闲工夫给姑娘说亲。而且咱们提前打个招呼,秦家也知道咱们的诚意。”

贾张氏还是犹豫,眼神里满是不甘。

易中海接着说:“嫂子,你想想,要是咱们这时候去,人家忙得不可开交,还得分心招呼咱们,说不定还会觉得咱们不懂事。等收完麦子,大家都轻松了,提亲的事也能办得更圆满。”

贾张氏听了,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行吧,他易叔,那就听你的,等七月份再去,你可得帮我好好盯着点东旭,别出啥岔子。”

易中海点头道:“嫂子放心,我肯定把这事儿放在心上。”

贾张氏这才不情不愿地离开了易家,至于回家怎么跟贾东旭说那就是她的事了,易中海心里还恶意的想着,最好秦淮茹等不及了,嫁给别人才好,这样也许就没有后面的事了。

休息日这天,易中海早早的起来了,让李桂兰找出最得体的衣服,经过这二三个个月灵泉水的滋养,李桂兰变化很大,气色也不像以前了。

原来暗黄的脸色变得正常起来,皮肤也变得好了很多,心虚气短的毛病也好了很多,看起来跟正常人没什么两样了,不,应该说比正常人脸色更好了。

而且这段时间,李桂兰没事就出去遛弯,心情比以前好多了。

两人换上衣服,用布包带上钱就出门了,

“老易,你们两口子这是干啥去?穿的这么板正。”到了前院遇上了阎埠贵。

“这不是休息么,正好跟桂兰出去逛逛。”易中海打了个招呼就带着李桂兰出了四合院。

“这老易,年纪越大玩的越花了,还跟小年轻一样。”

两人来到了银行,出来的时候包里的钱变成了两张凭证,上面印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字样的纪念证,还盖着银行的红章。

易中海小心的把凭证收了起来,李桂兰看着两张凭证还有点心疼,六百万块钱啊!攒了两年多,就换了两张纸。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