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2章

灰姑娘的传奇路

起初历史对这个女人并没有倾注太多的目光,她只是身于在大汉天下某个角落贫寒人家的一个普通女孩。历史甚至忽略了她的生卒年月,她出生的那天,既没有红光满室,也没有紫气东来。

在最初的生命里,陪伴她的似乎只有苦难。她出身贫寒,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却一路走来,上演了一出从灰姑娘到国母的传奇故事。

少女时期的窦漪房命运颇为不幸,幼年丧母,生活的清苦自不必说,又要跟随父亲辗转四处逃避秦末的动乱,更为不幸的是,父亲在一次捕鱼中意外溺水而亡,遗下了三个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孩子面对艰难的人生。

生活给予我们的总是无从选择,但如何面对,却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也许正是困苦和不幸磨砺了少女窦漪房的意志,使她过早地成熟起来,并通过坚强的拼搏以渴求改变自己的命运。

她带着弟弟在城外的桑林里采摘桑叶养蚕缫丝,换取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在这位采桑女从桑叶间不停滑落的纤纤玉指中飞逝。光阴荏苒,数年之后窦漪房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风姿绰约的少女。她的美似空谷幽兰,没有一丝脂粉和铅华,却芳气袭人,清丽而华贵,令人神迷。

公元前187年,一个改变她命运的机会来临了。当时的汉朝最高统治者吕后下令在全国征集宫娥。举止端庄、亭亭玉立的窦漪房以良家女身份经过层层选拔,被吕后相中,留在自己身边。从小城观津到京城长安,从普通农家的采桑女到吕后身边的侍女,窦漪房的命运顷刻之间便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对于她来说,这一切是如此的突然,恍若梦一般。

吕后听政后,为了安抚各诸侯,特将一批年轻貌美的宫女送出宫赏赐给诸侯王,窦漪房就在这批女子之中。

她希望自己能够被分到赵国去,因为赵国离她的家乡更近,久居深宫的孤独让她十分怀念与弟弟们在一起的时光,虽然清贫但却快乐无比的日子,于是她向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请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的花名册里。但宦官在分派宫女时却把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误放到了去代国的花名册里。圣旨已下,不可更改,她只能不情愿地选择去了代国。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本不是她的心愿,但这次看似不经意的失误,却让她收获了一份荣华富贵。命运就是这样无常,有时候我们想要的拼了命都得不到,而有时候幸运却又总会不期而至。

她抵达代国后,让年轻的代王兴奋不已,他很喜欢美丽的窦姬,对她宠幸有加,虽然当时代王刘恒年仅十三岁。

一个人的气质是自然流露出来的,窦漪房身上展现出来的与世无争、弱柳扶风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代王。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善良的人看见可怜的人就动心,觉得有义务有责任要保护这个女人。同时他也被窦漪房朴实无华的美深深地打动了,朴实无华,这符合他的天性禀赋。

代王刘恒与窦漪房,这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人,在机缘的撮合下,走到了一起。这就是缘分,你不得不相信的缘分。

窦漪房的温柔体贴、通情达理,更是得到了代王母亲薄夫人的喜爱。她的知足、她的谦卑、她的谨慎、她的朴实、她的贤淑、她的守礼,为她在代王宫赢得了一片好名声。甚至连被挤兑的王后都对窦漪房印象奇好。

几年中,窦漪房为代王先后生了两男一女,长子刘启,次子刘武和女儿刘嫖。母以子贵,在她之前,代王后所生的三个儿子先后夭折,不久之后代王后也撒手人寰,这样,窦漪房就顺理成章地被代王立为了新任王后。

但窦漪房还是以前的窦漪房,没有因为身份地位的改变而改变自己,她依旧对任何人都彬彬有礼,绝不骄横。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是你的夺也夺不走,不是你的抢也抢不来。

窦漪房想,也许这一辈子就这样安静地走下去,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有代王的陪伴她便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但老天似乎并不愿意让这个女人过平静如水的生活,更大的荣华富贵还在不远处等待着她。

长安城发生的一场宫廷政变瞬时改变了她和代王的命运,吕后的去世让汉朝陷入了争权夺利的内讧之中。

最终,外戚吕氏家族全族被诛,刘盈的儿子刘弘也被杀害。大汉皇帝位置空悬。丞相周平和太尉周勃等一干大臣,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决定由代王刘恒来继任大汉朝的皇帝。

这样,刘恒从遥远的代国被拥立为帝,是为汉文帝。翌年正月,窦漪房为刘恒所生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三月,窦漪房被立为皇后。

从观津城走出来的农家女,到吕后身边的宫女,从代王妃、代王后到母仪天下的汉文帝皇后,窦漪房的身份和地位一步步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幸运也一个个地接踵而来。

面对着几乎从天而降的荣华富贵,窦漪房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手扶长乐宫前华丽的汉白玉栏杆,她经常陷入深思:命运之神对自己的垂青,既让她欣喜,又让她觉得仿佛有千钧重担压在自己肩头,面对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国家,她一次次地下决心要好好辅佐丈夫治理国家,决不做吕后那样乱国干政的事情。

刘恒即位不久,窦漪房便向丈夫建议做出的第一个仁政之举,赏赐天下孤儿老人衣服米肉,以此举动博得了天下民心。

汉文帝坚持“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从根本改变了大汉的经济形势,让满目疮痍遍体鳞伤的华夏大地重获生机。

此时的后宫,在窦漪房的治理之下也是井井有条,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象。她辅佐丈夫二十二年取得的显著成就,政治清平、国力增强,极大地提高了她在朝廷中的威望。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去世,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窦漪房被尊为皇太后。进入了自己的权力巅峰时期,也开始了其左右朝政的政治生涯。

窦太后在汉景帝统治时期所起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她继承了汉文帝时期的“无为而治”统治思想,推崇黄老学说。并多次阻止汉景帝启用儒家学者,继续全面实行轻徭赋垦荒地的国家经济基本方针,促进了国家总体经济形势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这一时期在窦漪房的努力下,西汉经济达到了一个高峰,史称文景之治。

随着当年陪在皇帝身边的功臣宿将们的相继辞世,也依靠辅佐两朝皇帝所博得的威望,窦漪房的权力也开始膨胀,私欲也开始增加。于是,她安排了窦氏家族中一些有能力的贤者进入朝廷机构辅佐皇帝。

同时,她极其溺爱自己的小儿子刘武。不但赏赐无数财物给他,而且她还对汉景帝施压希望景帝去世后能将皇位传给刘武。起初,汉景帝为了表示孝心,曾在宴会上对群臣表示,愿意在自己死后传位给梁王刘武,但遭到了窦婴等朝臣的反对。窦漪房此后其多次对景帝施加压力,但终未成功。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之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皇太后窦漪房被尊为太皇太后。此时的窦漪房,年长色衰,视力下降,近乎失明。但自励自醒使年迈的窦皇后依旧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急欲革故鼎新,有所作为。当时的形势急需加强中央集权,而执行了几十年的黄老之术显然不能满足这个要求。他从自己喜欢的儒家学说中深深地意识到里面蕴涵的强大的能量,登基甫始,他就提拔重用了赵绾、王臧等一批儒士,并要筹建明堂。

汉武帝的做法与窦漪房的思想相左,一则她轻视儒学,再则她内心深处害怕执行了几十年的黄老之术被排斥,儒学被立为正统,会引起全国的思想混乱,而年幼的孙儿未必能控制得住那种局面,这是她不愿看到的。此外,赵绾等人重儒轻道,让她觉得根本没有把她这个太皇太后放在眼里,使她很气愤,这促使她果断地做出一生最大的一次干政行为,罢免了支持汉武帝推崇儒学的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的官,处死了为汉武帝兴儒的急先锋赵绾和王臧。她的霹雳手段让年轻的汉武帝尝到了政治的残酷和血腥气味,也是她人生中最后的一次权力角斗。

6年后,年过七旬的窦漪房已是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几十年来,她送走了丈夫汉文帝,送走了儿子汉景帝,拥立了孙子汉武帝。现在她累了,也感到了孤独,丈夫在向她召唤,许多次她在梦中都回到了那个桑林和河水围绕的观津。如今,千疮百孔的西汉王朝在她手里日渐强大起来,孙儿虽然年幼,却雄才大略、乾纲独断,论能力和韬略似乎远远胜过他的祖辈,看来必是一个有所建树的好皇帝。她终于可以安心地离去了。

时光穿梭,留下历史的印痕,窦漪房的一生身历四朝,先后辅佐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代帝王。身份由皇后到皇太后,最后再到太皇太后,在近半个世纪的辅政生涯中,她生活节俭,从不奢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汉文帝推行的治国主张。

她是无比幸运的人,没有经历宫廷明争暗斗的权力之争就得到人世间最高的荣华富贵。幸运总是不偏不倚地就落在了这个没有野心的女人身上,也许这是命运对这个年幼时受尽艰辛生活折磨的女人的补偿吧。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