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3章

技术推动未来

2015年,刘强东和潘石屹就当今的商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两人一致认为:未来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将迎来万物互联的时代,创业者一定要把握机会。

在讲到未来的技术发展时,刘强东认为,未来10年的技术进步将会超过过去10年的发展,未来人们将活在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将迎来很好的机会。

每个创业者在这样一个大时代面前都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分析,技术的进步在哪些行业会带来哪些机会,自己该找什么样的合伙人、投资人,该从哪起步,都要一步步进行分析,不能盲目地跟风。

当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刘强东建议,首先反思自己的商业模式和团队有没有问题,如果经过思考,能够确定商业模式和团队没有大问题,那么创业者唯一要做的就是坚守,一定要坚持到不能再坚守的时候。

2015年的“双十一”可谓是各大电商斗智斗勇的大舞台,也是各大电商之间技术架构的一次比武。目前,京东已将业务系统迁移到云端,借助弹性云进行全自动化的维护、直接部署,平台实现统一控制,大幅度提升扩容的速度,达到了预期完美的用户体验效果。

自营式电商的业务模式让京东拥有庞大的信息系统,涉及面很广,从采销、仓储、物流、售后、客服等多方面,这对管理和运营来说都充满着巨大的挑战。云计算则可以很好地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进而按需动态调配各种资源。

京东“6·18”大促销期间,弹性计算云项目作为扩容与灾备资源池,轻松应对了“6·18”的流量冲击,成功展示了这一技术的系统扩展性、稳定性、容灾能力、运维能力、紧急故障处理能力。京东弹性计算云能够实现和解决很多的问题,比如将机器资源容器化,增加利用率等。

京东的一些核心应用,比如商品详情页、图片展现、秒杀、配送员订单详情等相关系统都已经体现在云上。消费者在浏览京东网站时看到的图片与商品详情,其实都是有弹性预测的,京东的弹性云承担了大约90%的访问量。换句话说,目前用户在京东上的每一次浏览背后都有着京东弹性云项目的支撑。当用户沉浸在电商大促的抢购、秒杀中,享受京东迅捷流畅的用户体验时,京东云计算在背后辛勤地化解海量访问造成的冲击。

对于云计算这种创新型技术在生产环境的大范围应用,京东一直是乐此不疲的实践者,这也是京东对于技术创新所选择的路径。不止如此,电商大促的硝烟过后,京东将身经百战的京东云放给传统企业,帮助传统企业更快地走上“互联网+”的道路。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产生的数据量也在不断地增长,云计算的诞生更是直接把我们带到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作为时下最火热的词汇,开始向各行业渗透,它颠覆了传统行业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方法,更在不断改变着电商行业管理的运营模式,大数据在电商行业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已经不断被证实,人们也逐渐接受这个伟大的创新。

作为自营电商,库存是供应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京东运用大数据在库存管理上取得的成果是众所周知的。作为枢纽环节,销量预测决定了后边运营所有的相关配合。过去5年里,京东从只有20万元的自营商品到今天有将近500万元的自营商品,通过清晰的数据得到针对每一个单品需求的形式。对于这些单品京东云计算会匹配相应的算法和模型,预测未来这个商品可能会产生的销量。

京东在做预测的大数据分析流程中加入了业务思路,销量预测第一个支撑到的就是补货建议。根据销量的预测在京东的仓库、配送站点提前发布,等到用户订单需求来的时候,保证在离他最近的仓库里已经有货了。

在库内补货方面,京东的仓储系统会接受销售量预测的建议,按照未来销量可能产生的时间,把货物从补货区送到捡货区,各仓库间也有自动化支援关系,避免配入仓库的货物太多或者出现缺货的可能。

在传统的供应链中普遍存在一种“牛鞭效应”,即供应链上的信息流从最终客户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的时候,由于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渐放大,致使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最终导致供应失调,出现供应商货物积压,或零售商出现缺货等现象。面对这些问题,京东选择了与供应商共命运——供应商深度协同,将供应链协作进一步延伸到生产环节。

不仅如此,京东还为供应商、厂商带来了一款称为“零售罗盘”的产品,用户可以通过可视化界面点击直接进入操作流程,通过消费者分析,竞品分析甚至品类分析等判断下一步生产制造的方向,为厂商带来价值,倍受战略合作伙伴的广泛关注。

对于京东来说,其雄厚的技术基础和完善的技术体系,前瞻性的业务部署以及京东本身渴求为用户带来优质体验的理念都成为其技术前进的动力。对于这样一个非传统企业来说,其发展据点落实在技术之上着实是最稳健的选择。可以说,云计算与大数据大大改变了电商的营运之路,也为中国市场的“互联网+”时代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