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2章

第18章 岁月沉香共归途

京城的春日总是来得猝不及防,谢府满园的梨花一夜之间尽数绽放,雪白的花瓣簌簌落在游廊的青石砖上。苏晚宁坐在梨花树下的藤椅上,手中的团扇轻轻摇晃,扇面上绘着的并蒂莲已有些褪色,却是谢承渊多年前亲手所画。

“祖母,您看我写的字!”小孙子阿砚举着宣纸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墨汁在宣纸上晕染出歪歪扭扭的”明心学堂”四个字。苏晚宁笑着接过,眼角的皱纹里盛满慈爱:”砚儿写得真好,等长大了也要像祖父祖母一样,做有学问的人。”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谢承渊拄着雕花檀木拐杖,缓步穿过花径。岁月在他身上刻下深深的痕迹,脊背已不再挺拔,可那双眼睛依旧明亮如昔。他在藤椅旁坐下,伸手轻轻拂去苏晚宁肩头的花瓣:”又在这里一坐就是半日,当心着凉。”

“不过是看孩子们玩耍。”苏晚宁将宣纸递给谢承渊,”砚儿的字有进步,倒让我想起明心学堂刚开办的时候。”她的声音渐渐温柔,二十多年前的光景仿佛就在眼前——那些冲破世俗的阻碍,那些为女子求学奔走的日夜,此刻都化作记忆里最珍贵的篇章。

谢承渊凝视着宣纸上的字迹,思绪也随之飘远。记得那年学堂落成,苏晚宁站在匾额下意气风发的模样;记得她为了筹措经费,亲自去说服京城的富商;更记得无数个夜晚,她伏在案前批改学生的课业,烛火映得眉眼生辉。”是啊,”他轻声道,”如今明心学堂的学子,怕是要数不过来了。”

正说着,管家匆匆赶来,手中捧着一封书信:”老爷,白鹭书院的掌事来信,说是要举办女子教育盛会,邀您二位前去观礼。”谢承渊接过信笺,展开细细阅读,嘴角不自觉上扬:”她们准备将这些年的教学心得编纂成书,还要将功劳算在我们头上。”

苏晚宁接过信,目光扫过熟悉的字迹:”这是好事。当年的星星之火,如今已成燎原之势。”她想起那个曾在黑市被救的少女,如今已是名满江南的女先生,心中满是欣慰,”明日便启程吧,也好去看看故地。”

三日后,两人踏上了南下的马车。车厢内,苏晚宁倚在谢承渊肩头,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油菜花田一片金黄,与记忆中秦淮河畔的春色重叠。谢承渊轻轻握住她的手,二十多年的光阴,让这双手布满了岁月的纹路,却依然温暖如初。

白鹭书院的盛会上,各地的女先生们齐聚一堂。苏晚宁站在台上,看着满堂的巾帼才俊,眼眶微微发热。这些年,她见证了太多女子冲破枷锁,读书识字、著书立说,甚至入朝为官。”女子不该被定义,”她的声音清亮,”知识与理想,从不应被性别所限。”

台下掌声雷动,谢承渊站在角落,望着台上的妻子,目光中满是骄傲。岁月或许带走了她的青春容颜,却带不走那份骨子里的坚韧与温柔。他想起重生后的点点滴滴,从相识相知到相守,命运给了他们第二次机会,让他能护她一生周全。

归程的路上,马车经过一处古寺。苏晚宁提议进去上香,谢承渊便陪着她缓缓踏入山门。寺内钟声悠扬,檀香袅袅。在观音像前,苏晚宁虔诚地许下心愿,谢承渊站在她身后,默默握紧了手中的拐杖。

“许了什么愿?”出寺后,谢承渊轻声问道。苏晚宁看着山间盛开的野花,微笑道:”愿天下女子都能得偿所愿,愿我们…”她转头看向他,眼中满是深情,”还能相伴岁岁年年。”

谢承渊伸手将她散落在额前的白发别到耳后,动作轻柔得仿佛触碰最珍贵的宝物:”傻瓜,我们早已是岁岁年年了。”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交叠在一起,延伸向远方。

回到谢府时,孩子们早已在门口等候。明珠抱着小孙女迎上来,阿砚举着新摘的梨花要送给祖母。苏晚宁看着热闹的庭院,听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心中满是安宁。

夜深了,谢府渐渐安静下来。苏晚宁和谢承渊坐在月下的石桌旁,桌上摆着一壶温好的梅子酒。月光如水,洒在他们斑白的发间。”阿宁,”谢承渊举起酒杯,”敬我们的一生。”

苏晚宁轻轻碰了碰他的酒杯,酒液入口,酸甜中带着岁月的醇香。远处,明心学堂的灯火依旧明亮,读书声隐隐传来。她靠在谢承渊肩头,听着他熟悉的心跳声,忽然觉得,这便是最圆满的人生——有挚爱之人相伴,有理想之事可做,还有满园桃李,天下芬芳。

微信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