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3章

那场激烈的辩论,像一把无形的刀,将营地脆弱的整体性彻底斩断。没有正式的宣告,没有明确的分裂协议,但从第二天清晨开始,一种心照不宣的割据,便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悄然形成。

幸存者们不再围绕着同一个篝火取暖,不再共享同一个未来。他们用脚步和行动,投出了自己最终的选票。

霍长安的追随者们,自然而然地聚集在了那座扭曲的塔基周围。他们将帐篷和临时住所迁移到塔基散发的压抑力场边缘——一个既能受到塔基“庇护”,又不至于被力场完全抽干精神的微妙距离。他们将这里称为“上行区”。

“上行”,这个词精准地概括了他们的生存哲学。他们相信,未来在于征服与超越,在于向上攀登,去触碰那股强大到足以重塑世界的未知力量。

他们的日常,充满了宏大而又危险的气息。霍长安指挥着他们,利用从废弃工程机械上拆下的钢材和缆绳,开始在塔基那不规则的表面上,搭建一个简陋但坚固的脚手架。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任务,塔基表面光滑而冰冷,散发的能量场会干扰电子设备,甚至让人的肌肉感到酸痛。但他们还是像一群狂热的信徒,一寸寸地向上搭建着通往“神殿”的阶梯。他们的目标,是抵达塔基顶部那个闪烁着最强能量光晕的节点,霍长安相信,那里是控制塔基的关键。

与此同时,数据分析从未停止。他们轮流忍受着塔基的嗡鸣,试图从那无尽的数据湍流中,解析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可能是新的资源点,可能是抵御异常环境的方法,也可能是……下一个可以被“回收利用”的代价。

生活在“上行区”是压抑的。每个人都像是绷紧的琴弦,在对未来的狂热期待和对塔基的深深恐惧之间摇摆。他们说话做事都追求极致的效率,因为在霍长安的逻辑里,任何情感的流露和时间的浪费,都是对集体生存的背叛。他们不再像是同伴,更像是一个巨大机器上精密咬合、但随时可以被替换的齿轮。

而在营地的另一端,靠近那条新发现的矿脉入口处,则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林曦和她的追随者们,选择了一条完全相反的道路——“下行”。

他们没有宏伟的目标,只有最朴素的愿望:安全、稳定地活在当下。他们将营地搬迁到了矿脉的边缘,那温润的晶体矿脉似乎有一种天然的、能够中和部分环境异常的能力。这里的空气不像塔基周围那么沉重,甚至连“言灵回响”的声音,都变得遥远而模糊。

“下行”,意味着向大地寻求庇护,从最基础、最可靠的能源中汲取力量。

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琐碎但踏实的烟火气。核心任务是扩大对“裂隙之光”晶体的开采和利用。一条简陋但安全的矿道,正在被一点点地向下延伸。他们制作了更多的“微光供能装置”,虽然每个装置的功率依然很小,但当十几、二十个装置串联起来时,它们产生的光明已经足以照亮一片不小的区域,甚至能为一些关键的医疗和通讯设备进行涓流充电。

林曦在这里重新开辟了她的苗圃。令人惊喜的是,那些温和的晶体能量似乎对某些植物有益,几株在塔基旁早已枯萎的草药,在这里竟然重新抽出了嫩芽。这小小的绿色,成了“下行区”所有人心中最珍贵的希望象征。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关系更像是家人而非同事。他们会一起唱歌来对抗矿道里的寂静,会在饭后围坐在一起,讨论第二天的计划,甚至会为一点小小的技术突破而欢呼雀跃。他们没有霍长安那种足以改天换地的力量,但他们拥有彼此,拥有脚下这片虽然贫瘠但却可靠的土地。

就这样,一个营地,两种模式,在无声的竞争中并行发展。一道无形的墙,横亘在“上行区”与“下行区”之间。双方的人员不再有日常的交流,偶尔在取水的路上相遇,也只是漠然地瞥一眼对方,然后匆匆走开。彼此的眼中,都带着一丝戒备、一丝怜悯,还有一丝无法言说的、对自己所选道路的坚定。

最初的几天,这种割据还算和平。但很快,理念的冲突,就演变成了最现实的资源争夺。

争执爆发在一张用来分配公共物资的旧木桌上。这张桌子被放置在两个区域的中间地带,成了一个临时的“楚河汉界”。

“我们需要最后那批备用钻头,”霍长安的副手,一个名叫李维的、眼神锐利的年轻人,冷冷地对老陈说,“塔基的外部结构比预想的更坚硬,没有高强度钻头,我们的‘上行’计划就会停滞。”

“不行!”老陈寸步不让,他身后站着几个“下行区”的年轻人,手里紧紧攥着工具,“矿道下面遇到了岩层,没有钻头,我们所有人都得停工!那些晶体是我们所有人的安全保障!”

“安全保障?”李维发出一声嗤笑,“靠那些萤火虫一样的光?真正的安全,是彻底掌控塔基!你们这是在浪费宝贵的资源,进行一场毫无意义的‘田园游戏’!你们是在向下挖掘自己的坟墓!”

“挖掘坟墓,也比向上构筑囚笼要好!”林曦从人群后走了出来,她的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李维,这些工具属于所有人,不是霍长安一个人的。你们用塔基获取信息,代价是别人的生命。现在,你们还要用公共的物资,去搭建那座需要更多代价才能维持的巴别塔吗?”

“这是为了所有人的未来!”李维高声反驳,他的话语几乎是霍长安的翻版,“短视的仁慈,是通往集体灭亡最快的捷径!”

争吵愈演愈烈。一方指责对方冷酷无情、牺牲同伴;另一方则嘲笑对方天真幼稚、不顾大局。小小的物资分配桌,成了一个浓缩的战场,折射出两条道路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最终,这次争执以一种不欢而散的方式收场。双方各自抢走了自己急需的一部分物资,然后像防贼一样迅速退回自己的领地。那张分配桌被掀翻在地,象征着营地最后的、也是最脆弱的合作契生,彻底破裂。

从那天起,割据变得更加明显。

“上行区”的人们开始在自己的区域周围设置警戒线,用废料和铁丝网圈出了自己的地盘。他们将剩余的大部分食物和药品都搬到了塔基附近,将其视为“战略物资”。

“下行区”的人们也不甘示弱,他们在矿脉入口处设立了哨岗,将那些宝贵的晶体和“微光供能装置”严密地保护起来。他们开始尝试用植物和矿石制作一些简陋的陷阱和防御工事。

那个曾经承载着共同梦想的“新界”,在抵达的第二十天,彻底沦为了一片对峙的战场。双方都在各自的领域里疯狂地忙碌着,彼此提防,关系降至冰点。

夜幕降临,从高空俯瞰,这片营地呈现出一幅诡异而又充满象征意义的画面:

一边,是扭曲的塔基,它向上生长,散发着冰冷、强大而又不祥的光晕。金属脚手架如同怪物的骨骼,正在缓慢地、执着地向着未知的黑暗苍穹攀爬。

另一边,是深入大地的矿道,它向下延伸,从中透出点点温暖、柔和而又微弱的光芒。人们的身影在矿道口进进出出,像一群勤劳的工蚁,在为自己的巢穴储备着过冬的食粮。

上行,还是下行?

没有人知道哪条路是正确的。或许,它们都通向截然不同的终点,也或许,它们最终都会在某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殊途同归——通向一场更彻底的毁灭,或是一种更深刻的沉疴。而新的危险与机遇,正在这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前方,静静地等待着。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