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3章

新客携旧事

王工的侄子王乐乐来的那天,疗养院的多肉集体蔫了。

那小子背着个比他还高的双肩包,进门就掏出放大镜对着狐狸窗花瞅,嘴里念念有词:“民国二十年的镂空雕法,包浆厚度三点五毫米,属于二级保护民俗物件。” 气得顾砚差点把手里的咖啡泼他身上 —— 那窗花明明是上周刚贴的。

“小祖宗,你能不能正常点?” 沈砚把王乐乐按在阅览台旁的椅子上,顺手抢过他手里的放大镜,“这是疗养院,不是文物鉴定现场。” 他往乐乐面前推了杯奶茶,珍珠多得快溢出来,“喝点甜的,降降火气。”

王乐乐吸了口奶茶,眼睛突然瞪得溜圆,指着苏婉的虚影:“民国旗袍!苏绣盘金绣!袖口的狐狸纹是云城顾家特有的针法!” 他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蹦起来,“您就是《云城戏班志》里记载的苏婉先生?”

苏婉摇着团扇笑了,旗袍的开衩处露出截白皙的小腿,看得王乐乐脸都红了:“小先生认得我?”

“何止认得!” 王乐乐从背包里掏出本泛黄的话本,封面上印着 “婉仙传” 三个字,“这里面记载了您当年为了保护戏班账本,跟日本人斗智斗勇的故事,我毕业论文就写这个!” 他突然想起什么,又掏出个录音笔,“苏先生,能不能采访您几句?就几句!”

林砚秋赶紧打圆场:“乐乐是历史系的高材生,对这些旧事特别痴迷。” 她给苏婉续上茶,“您要是不介意,就跟他聊聊?说不定能帮他完善论文呢。”

苏婉笑着点头,指尖划过话本上的 “婉仙” 二字:“其实当年没那么神勇,就是不想看着祖宗传下来的账本落到外人手里。” 她突然看向窗外,眼神变得悠远,“倒是有件事,想请小先生帮忙查证。”

原来苏婉当年藏账本时,曾把其中一页缝进了件戏服里,后来戏服被个姓白的票友借走,再也没还回来。那页账本上记着戏班成员的家庭住址,其中就有赵大勇牺牲的战友李小虎的家人信息。

“白姓票友……” 王乐乐翻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我查过云城票友档案,民国二十六年确实有个叫白月亭的,是做茶叶生意的,后来举家迁去了南方。” 他突然一拍大腿,“我爷爷说过,他们家老宅就在雨巷尽头,上个月刚被列入拆迁范围!”

沈砚心里咯噔一下,掏出手机给王工打电话:“王叔,雨巷拆迁队是不是明天动工?” 得到肯定答复后,他挂了电话看向林砚秋,“得去白月亭老宅看看,说不定能找到那页账本。”

林砚秋点头:“我跟你去,顾砚留在疗养院照看,苏婉阿姨……”

“我也去。” 苏婉收起团扇,身影变得凝实了些,“那页账本上还有我给林郎写的信,想亲手拿回来。”

王乐乐举着录音笔跳起来:“算我一个!这可是活的历史现场!”

白月亭老宅比想象中破落,院墙塌了大半,院子里的石榴树却长得枝繁叶茂,结满了红灯笼似的果子。沈砚翻墙进去打开院门,铁锈的门轴发出刺耳的 “吱呀” 声,吓得王乐乐紧紧攥住他的胳膊。

“别怕,有我呢。” 沈砚拍了拍他的手背,掏出狐狸玉雕 —— 玉面微微发烫,说明里面有书灵。

正屋的门虚掩着,推开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堂屋的八仙桌上摆着个青花瓷瓶,瓶里插着干枯的孔雀翎,墙上挂着幅泛黄的戏服照片,正是苏婉当年穿的那件。

“戏服肯定在这儿!” 王乐乐激动得声音都抖了,拿着放大镜四处扫描,“苏先生,您记不记得缝在哪个部位?”

“袖口的衬里。” 苏婉的声音有些颤抖,指尖抚过照片上的戏服,“当年急着藏,就找了最厚的地方缝。”

顾砚留在疗养院时特意给了沈砚个金属探测器,说是能感应布料里的丝线。沈砚拿着探测器在屋里扫了圈,当扫到东厢房的衣柜时,仪器突然 “嘀嘀” 响起来。

衣柜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戏服,大多朽坏得不成样子,唯独最里面挂着件湖蓝色的旗袍,正是苏婉当年的那件。沈砚小心翼翼地取下来,袖口处果然有块补丁,摸上去硬硬的。

“找到了!” 林砚秋用剪刀轻轻挑开补丁,里面露出张泛黄的麻纸,正是戏班账本的残页,上面还粘着片干枯的桂花 —— 是苏婉信里夹着的。

苏婉的虚影突然变得透明,她颤抖着拿起残页,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林郎…… 我找到你的信了……” 残页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但 “待战事平息,共赏银杏” 几个字依然清晰。

王乐乐举着录音笔,眼泪也掉了下来:“苏先生,我会把这段故事写进论文里,让所有人都知道您和林先生的约定。”

沈砚突然指着账本上的地址:“李小虎的家人住在柳巷三号,离这儿不远!” 他看了看苏婉,“要不要去看看?”

苏婉摇摇头,把残页小心翼翼地折好:“不了,知道他们安好就够了。有些念想,留在心里更珍贵。” 她的身影渐渐变淡,“我先回疗养院了,你们…… 早点回来。”

回去的路上,王乐乐突然说:“其实我爷爷就是白月亭的孙子,他说当年爷爷临终前一直念叨,说对不起苏先生,没把戏服还回去。” 他从背包里掏出个小锦盒,“这是爷爷留下的,说要是遇到苏先生,就交给她。”

锦盒里是支银质的桂花簪,跟林砚秋头上的狐狸簪正好成对。沈砚看着簪子,突然笑了:“看来这缘分,真是躲不掉。”

疗养院的灯光在雨巷尽头亮着,像颗温暖的星。顾砚站在门口张望,看到他们回来,赶紧跑过来:“赵大哥刚才说,他梦见李小虎了,说在那边过得很好。”

王乐乐把桂花簪交给周停云,让他转交给苏婉,自己则抱着那页残页,坐在阅览台前奋笔疾书。沈砚凑过去看,只见他在论文结尾写道:“历史不是冰冷的文字,是无数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是藏在时光里的温暖约定。”

林砚秋递给他块刚烤好的曲奇:“写累了吧?吃点东西。”

沈砚看着她头上的狐狸簪,突然觉得这日子真好。书灵们在院子里散步,王乐乐在灯下写论文,顾砚在调试新做的感应灯,连空气里都飘着桂花和墨香。

他摸了摸兜里的狐狸玉雕,玉面温润,像有人在轻轻抚摸。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 旧账已清,新篇正写,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秘密,最终都化作了生活里的烟火气,温暖而绵长。

夜色渐深,雨巷里的灯笼一个个亮起,照着青石板路上回家的脚印。停云书店的木门轻轻关合,留下盏长明灯,仿佛在说:无论走多远,总有人在等你回家,总有些故事,值得被永远铭记。<|FCResponseEnd|>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