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2章

正月十五的灯笼还挂在合作社门口,红色的绸布被春风吹得轻轻晃动,林晚秋却已经带着技术员小李钻进了新建的深加工车间。车间里还残留着水泥的潮气,几名工人正忙着安装槐菊蜂蜜膏的熬制设备,银色的不锈钢罐体在灯光下泛着冷光,管道像银色的藤蔓一样沿着墙面延伸,在地面投下交错的影子。

“晚秋,熬糖锅的温度控制系统已经调试好了,能精准控制在115℃,上下误差不超过2℃,正好是蜂蜜和槐菊融合的最佳温度,既能锁住蜂蜜的营养,又能让槐菊的香气充分释放。”小李手里捏着皱巴巴的检测报告,指尖在设备显示屏上点了点,“就是这个自动灌装机,刚才试灌装的时候,每分钟只能出15瓶,比厂家承诺的20瓶慢了不少,我已经跟厂家沟通过了,他们说明天一早派工程师过来调试,保证不耽误下周的试生产。”

林晚秋点点头,伸手摸了摸熬糖锅冰凉的内壁,金属的寒意透过指尖传来,让她原本有些混沌的脑子瞬间清醒。从春节前在系统提示下确定深加工产品线,到租下仓库、改造车间、采购设备,短短一个月时间,合作社前前后后投入了十五万——这笔钱几乎是去年全年利润的一半,当时不少社员都私下里嘀咕“风险太大”,但林晚秋心里清楚,这笔投入必须花:槐菊茶的利润空间已经见顶,一斤最多赚三块钱,而深加工成槐菊蜂蜜膏后,一斤能卖到二十块,附加值翻了近三倍,就像系统面板上曾弹出的提示那样,“延长产业链是农产品突破增收瓶颈的核心路径”。

“明天工程师来的时候,让他顺便把无菌操作台的紫外线消毒系统也检查一下,特别是灯管的照射角度,一定要覆盖到操作台的每个角落,不能留死角。”林晚秋走到原料堆放区,看着码得整整齐齐的袋装槐花蜜和烘干槐菊,伸手拍了拍袋子上的灰尘,“这些原料都要单独分区存放,槐花蜜放阴凉区,槐菊放干燥区,每一袋上都要贴上专属的质量追溯二维码,从源头就把好安全关,后续不管哪个环节出问题,都能一查到底。”

正说着,王秀琴抱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电脑跑进来,帆布包带子在肩上滑到胳膊肘,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晚秋,你快看!咱们上个月在电商平台上架的儿童蝴蝶面,才一个月就卖了两千三百多份,还有上海、南京的五家母婴店找过来,想批量进货,其中上海那家‘宝贝优选’,一下子就订了五百份,说要放在门店的‘绿色辅食区’主推!”

林晚秋连忙接过笔记本,指尖在冰凉的键盘上滑动,屏幕上跳动的销售数据让她眼前一亮。儿童蝴蝶面是她特意针对宝妈群体设计的深加工产品:用合作社的绿色小麦面粉做基底,混合新鲜菠菜汁、胡萝卜汁调成彩色面团,再用模具压成蝴蝶、小熊、小兔子的形状,包装上印着圆滚滚的卡通麦穗图案,还特意附了一张巴掌大的“宝宝营养食谱”,教宝妈们怎么用蝴蝶面做辅食。没想到刚上架就成了爆款,评论区里全是妈妈们的好评:“我家宝宝之前一口面条都不吃,看到这个蝴蝶形状的,居然主动要吃,一次能吃小半碗”“特意扫了追溯码,从小麦播种到面粉加工的过程都看得清清楚楚,确认是无添加的绿色面粉,给孩子吃特别放心”。

“母婴店的订单要优先安排生产,包装上除了印‘无盐无添加’的字样,还要单独放一张县农科所出具的质量检测报告复印件,让宝妈们看得更明白。”林晚秋指着笔记本上的订单信息,手指在“上海宝贝优选”那行字上顿了顿,“这家上海的母婴店订了五百份,路途远,一定要用冷链运输,泡沫箱里多放两袋冰袋,保证送到的时候面条还是干燥的,不能有一点返潮,要是因为运输出了问题,咱们的口碑就砸了。”

王秀琴连忙掏出笔,在笔记本的空白页上飞快地记着,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我记下来了!对了,县农科所的张研究员刚才打电话过来,说咱们申请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已经通过省里的审批了,设备明天就从省城发货,下周三就能送到,让咱们提前把安装场地收拾出来,最好再拉一根专用网线,保证系统运行时信号稳定,不卡顿。”

林晚秋心里一喜,智能农业管理系统是之前完成“建立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支线任务的奖励,也是她今年春耕计划里的“重头戏”。有了这套系统,就能实时监测麦田的温湿度、土壤肥力,甚至能通过传感器捕捉害虫活动的痕迹,自动预警病虫害,比人工天天在田里转悠效率高太多了。“太好了!你赶紧去找林卫东,让他把仓库旁边那间空房子收拾出来,作为系统的监控室,墙面刷成白色,再装两个排气扇,设备运行时散热大,别闷坏了。网线一定要找电信的人来拉,用最快的宽带,不能省这点钱。”

接下来的一周,合作社上下都忙得脚不沾地。深加工车间里,工程师调试好自动灌装机后,第一批槐菊蜂蜜膏试生产成功——琥珀色的膏体里悬浮着细小的槐菊颗粒,像撒了一把碎金子,打开玻璃罐的盖子,浓郁的蜂蜜甜香混着槐菊的清苦扑面而来,林晚秋用小勺舀了一点尝了尝,甜而不腻,咽下去后喉咙里还留着淡淡的花香,比她预想的还要好。

而另一边,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的安装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县农科所派来的工程师带着五名技术员,扛着传感器、摄像头在麦田里穿梭,黑色的传感器像小树苗一样被埋在田埂边,大棚顶部装着能360度旋转的摄像头,监控室里则安装了一块三米宽的巨大显示屏。当系统第一次启动时,显示屏上立刻跳出了麦田的实时画面,绿色的麦苗在春风里轻轻晃动,温度、湿度、土壤氮磷钾含量等数据在屏幕右侧不断跳动,像一张精密的农业“体检表”,看得社员们啧啧称奇。

“晚秋,你看这个病虫害预警功能,特别实用。”工程师指着显示屏上一片闪烁的绿色区域,手里拿着触控笔在屏幕上画了个圈,“这片麦田的传感器检测到有蚜虫活动的迹象,系统已经自动报警了,还推荐了对应的生物防治方案——释放赤眼蜂,这种方法不用打化学农药,既能治虫,又不影响小麦的绿色品质,特别适合你们合作社。”

林晚秋盯着屏幕上的预警提示,心里满是感慨。前世她在农村长大,见过太多农户因为没能及时发现病虫害,导致小麦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全家人一年的希望都泡了汤。而现在,有了这套智能系统,就能提前预防,把损失降到最低。“工程师,我还有个想法,这个系统能不能和咱们现有的质量追溯系统对接?比如消费者买了咱们的小麦面粉,扫码不仅能看种植记录,还能看到对应的麦田实时画面,这样他们会更放心。”

“当然可以!”工程师笑着点头,手里的触控笔在屏幕上点了几下,调出一个后台界面,“我们可以在质量追溯二维码里加一个‘实时看田’的模块,消费者扫码后点击模块,就能跳转到对应的麦田摄像头画面,还能看到当天的温湿度、施肥记录,相当于让消费者‘云监工’,信任感肯定能提升不少。”

就在合作社忙着准备春耕和深加工产品试生产的时候,邻县张家庄的村支书张建国带着三个农户代表,揣着一兜自家种的花生找到了合作社。他们一进大门,没等林晚秋招呼,就直奔智能监控室,盯着显示屏上滚动的麦田数据,眼睛瞪得溜圆,手指忍不住在玻璃上划来划去。

“晚秋,这就是你之前跟我说的智能系统?也太先进了!”张建国指着屏幕上的土壤湿度数据,声音都有些发颤,“我们村的两千亩麦田,要是也装上这个,是不是就不用天天天不亮就去田里查看墒情了?坐在家里看手机就能知道地里缺不缺水、缺不缺肥?”

“对!”林晚秋笑着解释,伸手拿过张建国的手机,帮他下载了智能系统的农户端APP,“你看,只要在手机上登录账号,就能看到自家麦田的实时数据,要是土壤湿度低于60%,系统会自动发提醒,告诉你该灌溉了;要是土壤肥力不足,会根据麦田的情况推荐对应的施肥方案,用多少有机肥、什么时候施,都写得明明白白。你们平时在田里干活,遇到不懂的问题,还能在APP上发咨询,县农科所的专家会在线解答。”

张建国和农户们凑在手机屏幕前,看着APP上的功能介绍,脸上的顾虑一点点消失。之前他们一直担心种不好绿色小麦,怕技术跟不上、管理不到位,现在看到这套智能系统,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晚秋,那我们村的两千亩麦田,能不能也装上这个系统?钱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我们已经跟村民们商量好了,大家都愿意出钱,只要能种出高产的绿色小麦,这点钱不算啥!”

林晚秋早就料到他们会有这个需求,之前特意在系统面板上查过,“带动周边村庄实现智能种植”不仅能加速主线任务进度,还能解锁“区域农业协同发展”的隐藏奖励。“没问题!我们合作社可以帮你们统一采购设备,因为是批量采购,厂家能给咱们打七折,安装和后续维护也由我们合作社的技术员负责,比你们自己找厂家安装能省30%的费用。”

张建国听了,激动地握住林晚秋的手,粗糙的手掌把她的手捏得生疼:“太感谢你了晚秋!你真是帮了我们村大忙了!我们这就回去跟村民们报喜,争取下周就开始丈量土地,安装设备!”

送走张家庄的农户,林晚秋回到监控室,看着显示屏上一望无际的麦田画面,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新想法。她打开系统面板,找到“农产品溯源升级”的选项——之前的二维码只能查看静态的种植记录和检测报告,要是能加上动态的实时画面,消费者的信任度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小李,你现在就跟系统工程师对接一下,看看能不能在质量追溯二维码里加一个‘实时看田’的功能。”林晚秋指着屏幕上的麦田摄像头画面,眼里闪着光,“比如消费者买了咱们的小麦面粉,扫码后就能看到这批面粉对应的麦田实时画面,知道面粉是从哪块田里来的,麦子是怎么种出来的,这样才是真的‘透明’,才能让消费者彻底放心。”

小李掏出手机,一边拨号一边点头:“我这就联系工程师!之前工程师跟我聊过,这个功能不难实现,就是需要在每个地块的传感器旁边多装一个高清摄像头,还得给摄像头装个防水罩,成本大概每亩地增加五十块。”

“五十块值得!”林晚秋毫不犹豫地说,手指在显示屏上轻轻敲击,“信任是最好的品牌,只要消费者觉得咱们的产品安全、透明,愿意为绿色产品买单,这点成本用不了两个月就能收回来。你跟工程师说,摄像头一定要选高清的,就算是阴雨天,画面也得清晰。”

接下来的半个月,合作社的工作重心彻底转向了春耕准备。林卫东带着四个年轻社员,开着拖拉机往周边村庄送种子和肥料,每一袋种子上都贴了专属的二维码,扫码就能看到品种介绍、播种密度、生长周期等种植指南;小李则忙着给农户培训智能系统的使用方法,从手机APP的下载安装,到数据的解读分析,再到病虫害预警的处理,手把手地教,遇到年纪大、学不会的农户,还特意画了图文并茂的操作手册,直到每个农户都能熟练操作。

三月初的一个清晨,林晚秋带着小李和两名技术员,骑着自行车去张家庄查看智能系统的安装情况。田里的黑色传感器已经全部埋好了,露出地面的探头像一个个小小的哨兵,在春风里静静矗立;大棚顶部的摄像头也安装完毕,银色的防水罩在阳光下泛着光,能360度旋转,实现无死角监控。张建国带着几个农户正蹲在田埂上,围着一部手机查看APP数据,脸上满是兴奋的神色。

“晚秋,你快看!我刚在APP上点了‘土壤检测’,不到一分钟就出结果了,说这块地的磷含量有点低,推荐施咱们合作社生产的有机肥,还说了每亩地施多少、怎么施,太方便了!”一个皮肤黝黑的农户举着手机,激动地把屏幕凑到林晚秋面前,“以前测土壤,得把样本送到县里的检测站,来回要两天,还得花二十块检测费,现在在家就能测,一分钱不用花,还这么快!”

林晚秋笑着点头,掏出自己的手机打开智能系统APP,看着张家庄麦田的数据。系统显示,目前已经有西坡村、下河村、张家庄等八个村庄的麦田接入了智能系统,距离主线任务“拓展电商销售渠道,带动10个以上村庄发展绿色农业”的目标,只差两个村庄了。

“再过三天,咱们就要开始播种了,播种的时候一定要避开传感器的位置,别用农机把传感器压坏了,要是不小心碰坏了,得第一时间跟我们说,我们派技术员来修。”林晚秋指着田里的传感器,特意叮嘱,“播种后,系统会自动监测土壤湿度,要是缺水了,APP会发提醒,到时候大家统一灌溉,既能节约用水,又能保证麦苗长势一致。”

张建国连忙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我们都记下来了!村里已经把农户分成了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了一个年轻、会用手机的当负责人,专门对接智能系统的使用,要是有农户遇到问题,负责人先帮忙解决,解决不了再找你们的技术员,保证不耽误春耕。”

从张家庄回来的路上,春风吹在脸上暖洋洋的,林晚秋的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跳出“县供销社李主任”的名字。她连忙接起电话,李主任爽朗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晚秋,好消息!咱们县今年有一个推荐名额,能参加省里的‘绿色农业示范基地’评选,我第一个就想到了你们合作社!这个评选含金量很高,评上了不仅能拿到十万块的奖励,还能优先获得省里的农业项目扶持,材料下周一就要交,你赶紧准备一下,别错过了机会!”

林晚秋心里一喜,“绿色农业示范基地”是省里农业领域的最高荣誉,之前她在系统面板上见过相关介绍,评上后不仅能提升合作社的知名度,还能吸引更多大型采购商合作。“太感谢李主任了!您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准备材料,争取拿到这个荣誉,不给咱们县丢脸!”

挂了电话,林晚秋立刻骑车赶回合作社,召集社员们在办公室开会。会议桌上摆满了合作社的各种资料,绿色认证证书、质量追溯系统的截图、深加工产品的样品、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的介绍手册,林晚秋把这些资料一一摊开,跟社员们详细说明评选的重要性。

“参加这次评选,不仅要展示咱们的成果,更要突出咱们的特色,让评委一眼就能记住咱们。”林晚秋指着桌上的资料,语气坚定,“咱们的特色就是‘全产业链绿色发展’——从种植环节的智能管理,到加工环节的品质把控,再到销售环节的电商拓展,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还有智能系统保驾护航,这是其他合作社比不了的优势。”

王秀琴从包里掏出之前做的产品手册,放在桌上推给大家看:“我可以把咱们的产品拍成高清照片,做成一本彩色画册,再收集一些电商平台上的消费者好评截图,打印出来附在画册里,让评委看到咱们的产品有多受欢迎,不是光有技术,还能卖得好。”

小李也跟着点头,手里捏着一支笔在纸上画着:“我可以做一个三分钟的短视频,把智能系统的使用过程拍下来,从传感器采集数据,到系统生成灌溉方案,再到质量追溯二维码的‘实时看田’功能,一步步展示给评委看,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咱们的技术优势,比光靠文字说更有说服力。”

接下来的三天,合作社上下都在为评选材料忙碌。林晚秋负责撰写申报书,从合作社的发展历程、绿色种植的技术标准,到深加工产品的创新点、带动农户致富的具体成果,每一个字都反复斟酌,改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凌晨两点还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屏幕修改;王秀琴带着两个年轻社员,拿着相机在种植基地、加工厂、冷链仓库之间穿梭,拍了几百张照片,熬夜挑选、排版,终于做出了一本图文并茂的产品画册;林卫东则负责准备实物样品,把槐菊茶、儿童蝴蝶面、槐菊蜂蜜膏分别装在精美的礼盒里,每个礼盒里都附上了县农科所出具的质量检测报告,还用红绳系了一张小卡片,上面印着合作社的二维码。

周一早上,林晚秋抱着厚厚的申报材料,坐最早一班客车去了县供销社。李主任接过材料,翻了几页就忍不住称赞:“晚秋,你们的材料准备得太充分了!尤其是这个智能系统的短视频,拍得特别好,一看就很专业,比其他合作社只拿几张照片强多了,我觉得咱们这次肯定能评上!”

林晚秋笑着点头,心里却有些忐忑。她之前在系统里查过,这次参加评选的合作社有二十多家,其中不乏有多年经验的老牌合作社,想要脱颖而出,还需要更多的亮点。

回到合作社,林晚秋打开系统面板,看着主线任务“带动10个以上村庄发展绿色农业”的进度条已经显示“90%”,还差最后两个村庄就能完成目标。她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滑动,目光落在系统地图上未标注的村庄区域,突然想起上周林卫东提过的东沟村——那里有一千五百多亩沙土地,适合种耐旱的绿色小麦,只是村里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老人妇女没精力搞精细种植,之前几次接触都没谈拢。

“或许能从‘托管种植’入手。”林晚秋眼前一亮,拿起桌上的村庄资料册翻到东沟村那页。东沟村的村支书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上次见面时反复念叨“没人管、种不好”,要是合作社能提供“种子+技术+智能设备+托管管理”的打包服务,农户只需要出土地,合作社负责全程种植和销售,最后按比例分成,说不定能打动他们。

当天下午,林晚秋就带着小李和两份方案去了东沟村。村支书王老太听说她们是来谈合作的,把村里的老人都召集到村委会大院。林晚秋没急着讲方案,先打开手机APP,给老人们看张家庄麦田的实时画面和智能系统的操作演示:“大家看,有了这个系统,不用天天去田里,手机上就能知道麦子缺不缺水、缺不缺肥,我们合作社还会派技术员每月来两次,帮大家解决问题。”

“那我们要花多少钱?”一个老大爷忍不住问,手里的烟袋锅子在鞋底磕了磕。

“大家一分钱不用先掏!”林晚秋指着方案上的条款,“合作社免费提供种子和智能设备,负责播种、施肥、收割,最后卖了钱,合作社拿六成,大家拿四成。要是产量没达到每亩八百斤,差额部分合作社补,保证大家不比种普通麦子赚得少。”

老人们听了,都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王老太皱着眉问:“你们合作社图啥?这么干不亏本吗?”

“我们图的是把绿色农业做大!”林晚秋笑着说,“东沟村的沙土地适合种优质小麦,等咱们种出好麦子,打出名气,以后不仅能卖面粉,还能做面条、馒头,大家的收入只会越来越高。”

王老太沉默了片刻,转头跟身边的老人商量了几句,最后一拍大腿:“行!我们信你晚秋!明天我就召集全村人签合同,咱们跟着合作社干!”

从东沟村回来的路上,林晚秋的手机APP又收到了系统提示——东沟村签约成功,主线任务进度条跳到了95%。还差最后一个村庄,她想起之前帮合作社运输冷链货的司机提过,隔壁乡的石磨村有几百亩地,因为灌溉不方便,一直种玉米,要是能帮他们修个小型灌溉站,再装上智能系统,改种绿色小麦应该没问题。

第二天一早,林晚秋就联系了县农科所,申请了“农田水利改造补贴”,又带着补贴政策去了石磨村。村支书听说能免费修灌溉站,还能种高价小麦,当场就签了合作协议。当天下午,石磨村的名字就出现在了系统的合作村庄列表里,主线任务进度条终于跳到了100%。

“恭喜宿主完成主线任务‘拓展电商销售渠道,带动10个以上村庄发展绿色农业’,奖励已发放至系统账户,新支线任务已解锁。”系统提示音响起时,林晚秋正在合作社的监控室里查看新接入的东沟村麦田数据。显示屏上,十个村庄的麦田画面整齐排列,绿色的麦苗在春风里舒展,像一片生机勃勃的海洋。

王秀琴突然拿着手机跑进来,声音都在发抖:“晚秋!省里来电话了,说咱们的‘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初审评分是第一,下周答辩只要不出意外,肯定能拿一等奖!”

林晚秋接过手机,看着屏幕上的初审结果,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从当初只有几亩地的小合作社,到现在带动十个村庄、上万农户的绿色农业基地,从单一的槐菊种植,到全产业链的深加工和电商销售,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但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

她转头看向窗外,夕阳正落在远处的麦田上,给绿色的麦苗镀上了一层金边。监控室里,社员们围着显示屏讨论着下周的答辩,小李在调试“实时看田”的二维码模块,林卫东在整理电商平台的新订单,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笑容。

林晚秋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省级示范基地、智能种植推广、深加工产品升级……还有太多目标等着去实现。但她有信心,在系统的帮助下,在社员们的支持下,红旗合作社一定能让更多农户过上好日子,让这片土地长出更多“绿色希望”。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