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3章

编制框架搭起来了,各营连主官也各就各位,但李云龙深知,光有架子不行,还得把血肉填充结实,把筋骨打磨坚硬。一支真正的铁军,是靠汗水和鲜血喂出来的。尤其是面对山本特工队那种精锐敌人,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这个道理,他比谁都清楚。

于是,在整编完成后不久,一场覆盖独立团全体官兵、声势浩大的全员大练兵运动,在李云龙的强力推动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这一次,不再是某个单项技能的突击训练,而是涵盖射击、投弹、刺杀、土工作业、夜间行军、战术配合等几乎所有基础军事科目的全面强化训练。用李云龙的话说:“老子要把独立团每一个兵,都练成多面手!上山能打虎,下海能擒龙!”

团部制定了极其详尽的训练计划和时间表,量化指标,明确责任。李云龙亲自担任练兵总指挥,赵刚负责思想动员和纪律监督,孔捷负责督导检查,各营连长则是各自单位训练的第一责任人。

训练场就设在杨村周边几个相连的山谷和开阔地,地方足够大,可以同时展开多个科目。

天刚蒙蒙亮,尖锐的哨声就划破了黎明的寂静。

“全团集合!五公里武装越野!最后三名没早饭!”值星连长(轮流担任)的吼声如同炸雷。

战士们如同条件反射般从床铺上弹起,迅速打好背包,携带武器弹药,冲出营房。没有人抱怨,经过前期的整顿和激励,大家都憋着一股劲,要把独立团丢掉的荣誉打回来!

张大彪虽然胳膊还没好利索,但也全副武装,跑在一营的最前面,大声给战士们鼓劲:“一营的!都给老子跟上!别当孬种!” 沈泉则跑在二营队伍中间,不断调整着队伍的节奏,确保新兵不掉队。 王怀保的三营更是花样百出,有的战士脚上还绑着沙袋,美其名曰“加强负重训练”。 骑兵连则早已策马扬鞭,进行着长途奔袭和马上射击训练,烟尘滚滚。 魏和尚的特务连更狠,武装越野还要额外负重二十公斤,路线也更刁钻,专挑难走的地方跑。

五公里下来,人人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但眼神却越来越亮。

早饭过后,各营连根据计划,分散到不同区域进行专项训练。

射击训练区。一排排胸靶、头靶、甚至移动靶竖立起来。子弹金贵,实弹射击机会有限,更多的是枯燥的据枪、瞄准、击发空枪练习。李云龙要求极其严格,据枪必须稳,瞄准时间必须足,力求每一颗子弹都能消灭一个敌人。神枪手会被挑选出来,进行重点培养,组成狙击小组。

“屏住呼吸!食指均匀用力!预压扳机!……啪!(空枪声)” “那个兵!你哆嗦什么?枪都拿不稳,怎么打鬼子?” “好!这一枪有点意思!保持感觉!”

投弹训练区。经过上次的“香肉激励”,战士们投弹的热情和水平都大大提高。现在不仅比准,还要比远,比各种姿势投掷(立姿、跪姿、卧姿、运动中使用)。训练用的木柄手榴弹(内部灌沙)在空中飞来飞去。

“45米!好样的!” “注意出手角度!你扔太高了!” “匍匐前进,低姿接近,起身快速投弹!对!就这样!”

刺杀训练区。吼声震天!战士们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对着草人靶子反复进行突刺、防左刺、防右刺、打压刺等动作练习。木质枪托碰撞的砰砰声和战士们声嘶力竭的“杀”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原始的暴力美感。李云龙尤其重视刺杀训练,他认为这是体现部队血性和勇气的最直接方式。

“突刺!刺!要有股子狠劲!想象前面就是小鬼子!” “防左刺!格挡要快!反击要狠!” “一组进攻!二组防御!交替进行!快!”

土工作业训练区。战士们挥汗如雨,挖掘战壕、交通壕、散兵坑,构筑机枪工事和防炮洞。李云龙要求不仅要挖得快,还要挖得巧,要充分利用地形,注意伪装和防护。

“深度不够!再加十公分!” “胸墙拍实!不然一炮就塌!” “伪装网拉起来!树枝插上!要让鬼子飞机看不出来!”

战术训练场。班排连级的进攻、防御、迂回、穿插、撤退等战术配合演练在这里反复进行。干部们拿着小红旗,模拟敌方,不断出情况,锻炼部队的应变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一班正面佯攻!二班左翼迂回!三班右翼包抄!动作要快!” “机枪火力掩护!步兵跟上!” “遭遇敌火力点!爆破组上!”

夜间训练更是重点中的重点。针对杨村遇袭的教训,李云龙要求全团必须熟练掌握夜间行军、潜伏、侦察、通信、袭击等技能。每到夜晚,训练场上更是灯火(尽量模拟微光条件)通明,口令声、脚步声、轻微的金属碰撞声此起彼伏。

“夜间行军,保持静默!前后传递口令!” “利用星光和地貌判别方向!” “发现敌哨兵,无声解决!”

李云龙、赵刚、孔捷三人几乎整天都泡在训练场上,来回巡视,现场指导,解决问题。

李云龙是总教头,眼光毒辣,一眼就能看出问题所在,骂起人来毫不客气,但示范起来也毫不含糊,经常亲自下场,操起步枪做示范动作,那股子老兵油子的狠辣劲头让战士们又怕又服。

赵刚则更像一个耐心的教官,善于发现战士们的思想波动和畏难情绪,及时谈心鼓劲,讲解训练科目的意义, often 把政治工作融入到军事训练中,效果出奇的好。

孔捷凭借其丰富的实战经验,更多地负责战术演练的导调和小结点评,指出战术配合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各营连长更是使出浑身解数,生怕自己的部队落后。张大彪的狠,沈泉的稳,王怀保的巧,孙德胜的悍,魏和尚的野……各种带兵风格在训练场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形成了良性竞争。

训练场上,龙腾虎跃,热火朝天。汗水浸透了军装,血泡磨破了又结成老茧,嗓子喊哑了,身体疲惫到了极点,但独立团官兵们的精气神,却在一天天的艰苦磨练中,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那种散漫、迷茫、甚至略带恐惧的气息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坚毅和一股子嗷嗷叫的杀气。

当然,训练中也少不了趣事。比如魏和尚训练特务连攀爬,结果自己爬得太快,把绳子挣断了,摔了个七荤八素;王怀保搞土发明,弄了个“远程投石机”想用来投掷集束手榴弹,结果第一次试射就散了架,差点砸到自己人;还有战士夜间训练摸错了方向,一头扎进了炊事班腌酸菜的大缸里……

这些小小的插曲,成了艰苦训练中的调剂,也让这支队伍更加具有凝聚力和人情味。

一个月的全员大练兵结束时,李云龙组织了一次全面的考核验收。

结果让他非常满意。全团的军事技能水平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步枪射击优秀率提高了三成,投弹平均距离达到了三十五米,刺杀动作规范有力,战术配合也像模像样。更重要的是,部队的作风纪律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考核总结大会上,李云龙看着台下军容整齐、目光锐利的官兵们,心中豪气顿生。

“弟兄们!这一个月,大家辛苦了!老子都看在眼里!”他的声音洪亮,传遍全场,“你们流了多少汗,磨破了几层皮,老子心里有数!但是,这值!太值了!”

他指着身后的训练场:“看看你们自己!再看看一个月前的样子!还是那支被鬼子偷袭、差点被打垮的发面团吗?”

“不是!”台下响起雷鸣般的回应。

“对!不是!”李云龙大声道,“现在的独立团,是钢!是铁!是一把磨利了尖刀!老子现在可以挺直腰板说,咱独立团,又是一条好汉了!”

战士们爆发出自豪的欢呼和掌声。

“但是!”李云龙话锋一转,脸色变得严肃,“训练场上的好把式,不等于战场上的真本事!是骡子是马,还得拉出去溜溜!小鬼子不会因为我们练得好就吓得尿裤子!”

他目光扫过全场,声音陡然提高:“下一步,老子要带着你们,去找小鬼子练练手!用鬼子的血,来给咱们的刀开锋!用胜利,来告诉所有人,独立团,站起来了!有没有信心?”

“有!有!有!”震天的吼声直冲云霄,充满了无比的信心和战斗的渴望。

全员大练兵,如同一座巨大的熔炉,将独立团这块生铁百炼成钢。虽然未来的战斗必然更加残酷,但此刻的独立团,已经做好了准备,如同一支引弓待发的利箭,只等一声令下,便会撕裂敌人喉咙!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