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中的责骂并没有到来。一双修长的手忽然从身后覆上她的手背,带着令人安心的温度。那双手的指腹有薄茧,轻轻托着她的手腕调整角度。
“琴音如人,心静,音才净。”
他的呼吸拂过如烟耳际,带着淡淡的沉香味。如烟浑身僵直,连呼吸都屏住了。在醉红楼,从没有人这样温柔地触碰过她——那些客人的手总是又湿又冷,像某种黏腻的水生生物。
苏文远似乎察觉到她的紧张,很快松开手退后一步:”再试一次。”
如烟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她想起家乡的小溪,想起娘亲在世时教她哼唱的童谣。当指尖再次落在弦上时,琴音竟真的清越起来,像一滴水落入深潭,涟漪一圈圈荡开。
“不错。”
她睁开眼,看见苏文远唇角微扬。
因为是第一次上课,苏文远让如烟伸出手。
当那双布满伤痕的手摊开在晨光下时,他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蹙。
“被打的?”
如烟立刻把手缩回袖中。那些伤痕有新有旧:有林妈妈的戒尺印,有客人用烟斗烫的疤,还有她自己搓洗皮肤时留下的血痕。
如烟没有回答,在醉红楼,告状只会招来更严厉的惩罚。
苏文远没再追问,只是从袖中取出一个青瓷小瓶。瓶身冰凉,上面绘着细小的兰草纹样。
“睡前涂上,能止痛。”
这是如烟进入醉红楼后收到的为数不多的善意,眼泪不争气地落了下来。
“想学琴吗?”苏文远突然问。
如烟摇摇头,又点点头:”学了琴,就能不做别的吗?”
问完她就后悔了。这样幼稚的问题,定会招来嘲笑。可苏文远只是沉默地看着窗外渐盛的晨光,眼神黯了黯。
“至少,”他最终轻声道,”能晚一些。”
这句话像黑暗中的一线微光。如烟低头看着自己的手,突然发现那些丑陋的伤痕在晨光中也没那么刺眼了。窗外,晨光渐盛,竹影摇曳,琴室里内檀香氤氲,混着窗外飘来的竹叶清香,这一刻干净得不像在醉红楼。
如烟学得格外认真,苏师傅也很有耐心,每一个动作都反复示范。不知不觉中,一上午过去了,如烟竟丝毫没觉得疲惫,反而对琴艺愈发痴迷。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苏师傅的教导下学有所成,为自己寻一条出路。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如烟如同着了魔一般,全身心地投入到跟苏师傅学琴的过程中。她仔细观察着苏师傅的一举一动,模仿他的指法和姿态,小心翼翼地拨动着琴弦。
起初,如烟的手指在琴弦上显得异常笨拙,仿佛它们并不属于她自己。每一次的拨弦都让她感到紧张和不安,导致琴音颤抖得不成曲调。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练习,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烟的努力渐渐得到了回报。她的手指开始变得灵活起来,能够较为准确地落在琴弦上,弹奏出一些简单的小调。苏师傅对她的进步感到惊讶,称赞她具有天赋,手指修长且灵活,耳力也相当不错。
与其他姑娘每天只练习两个时辰不同,如烟每天都会坚持练习四个时辰。长时间的练习使得她的指尖磨出了水泡,但她毫不在意,继续坚持着。当水泡破裂后,又会慢慢变成坚硬的茧子,然而她依然没有停下练习的脚步。
就在如烟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一些技巧的时候,苏文远的声音突然从她身后传来。那声音温和而沉稳,宛如屋檐角上融化的雪水一般,潺潺流淌。他的影子落在琴面上,修长的指节如同幻影一般,虚虚地覆在她的手背上,虽然没有真正触碰,但却仿佛带着一种无法忽视的温度。
“不对。”苏文远轻声说道,“《阳关三叠》不是这样弹的。”
他忽然倾身向前,动作轻柔而优雅,仿佛一片羽毛飘落。就在这一瞬间,一缕乌黑亮丽的发丝从他的肩头滑落,如同夜空中的流星划过,轻轻地擦过如烟的耳廓。那发丝如丝般柔滑,带着淡淡的清香,如烟不禁微微一颤。
与此同时,一股松墨混合着药香的气息如同一股清泉般笼罩下来,将如烟紧紧地包围。这股气息既清新又独特,让如烟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舒适和安宁。在醉红楼待了整整三个月的如烟,早已练就了一双敏锐的鼻子,能够轻易地分辨出男人身上不同的味道。
那些脂粉味浓重的男人,多半是些纨绔子弟,整日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而那些酒气冲天的,则必定是些粗俗不堪的莽夫。然而,苏文远身上却只有一种洗得发苦的竹纸香,这种香气就像深山里那被人遗忘的旧书,散发着岁月的沉淀和宁静。
“此处要缓。”他轻声说道,声音如同天籁一般悦耳动听。他的手指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轻盈地虚拨着琴弦。那琴弦发出的声音,宛如檐下雨滴坠入青苔,清脆而悠扬,让人陶醉其中。
如烟被这美妙的乐声所吸引,不由自主地偷偷抬起头,目光恰好与苏文远交汇。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他的睫毛上,仿佛碎成了点点金屑,闪耀着迷人的光芒。他的手温暖而干燥,带着淡淡的墨香,如烟只觉得那双手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温柔。
就在这时,如烟的脑海中突然闪过母亲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真正的好琴师,指尖都藏着山河。
“再试一次。”他轻声说道,然后缓缓地向后退了半步。
如烟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再次将手指放在琴弦上。琴音依旧有些生涩,但这次她却似乎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那是一种隐藏在琴弦之下的细微共鸣,仿佛是琴弦在诉说着它们自己的故事。
如烟的心中涌起一股异样的感觉,她开始尝试去捕捉那些弦外之音。随着她的手指在琴弦上轻轻滑动,那股苍凉的感觉渐渐浮现出来。原来,「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苍凉,并不是靠蛮力扯出来的,而是需要用一种细腻的情感去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