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竣工那天,苏野起了个大早。
他翻出压在箱底的米白色衬衫,熨得笔挺,又换上条浅卡其色的裤子,对着镜子系领带时,手指却总不听话地打错结。最后还是三只小猫跳上梳妆台捣乱,他笑着把它们赶下去,干脆解了领带塞进裤兜——还是这样自在些。
出门时,沈砚的车已经等在楼下。他穿着深灰色西装,袖口露出的手表在晨光里闪着低调的光,看见苏野没系领带,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弯:“这样挺好。”
苏野跳上车,把怀里的画筒抱得更紧了些:“你看我带了什么?” 他献宝似的抽出一卷画纸,是用马克笔手绘的竣工贺图——玻璃幕墙的办公楼前,站着两个牵手的小人,一个穿着西装,一个背着画筒,背景里的向日葵开得比楼还高,花瓣上落着只肥猫,正是工地上那只钢筋“守护神”的卡通版。
沈砚接过画,指尖抚过那些跳跃的线条,阳光透过车窗落在画纸上,把向日葵的黄色染得暖融融的。他想起一年前,苏野踩着脚手架喊他“冰山帅哥”,想起那张被雨水泡皱的向日葵画,突然觉得时间过得又快又慢——快到仿佛昨天才遇见,慢到足以让一座楼拔地而起,让两颗心慢慢靠近。
“待会儿剪彩,你站我旁边。” 沈砚把画小心地卷起来,放进后座的画筒里。
苏野愣了愣:“不太好吧?我又不是公司的人……”
“你是特别的人。” 沈砚转头看他,眼里的光比晨光还亮,“这座楼能落成,有你的一半功劳。”
办公楼前早就搭好了剪彩台,红色的绸带在风里飘着,像道跳动的火焰。砚筑的员工们穿着统一的工服,脸上都带着笑意;甲方代表和几位建筑界的前辈也来了,正围着沈砚说话,语气里满是赞赏。
苏野找了个角落站着,看着沈砚从容地和人交谈,白衬衫的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的手腕上戴着块旧手表——他认得,那是沈砚创业时买的,表盘边缘都磨花了,却总舍不得换。
“苏先生,这边请。” 助理笑着走过来,把他领到剪彩台旁,正好站在沈砚身边。
台下的相机开始闪烁,苏野有点紧张,手不自觉地往后背,却被沈砚轻轻握住了。他的手心很暖,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苏野抬头看他,正好对上他投来的目光,像在说“别怕”。
剪彩仪式很简单,沈砚致辞时没说太多客套话,只提了三个感谢:“感谢团队的坚守,感谢甲方的信任,最后……”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身边的苏野,“感谢一个人,让冰冷的钢筋水泥,有了温度。”
台下响起善意的笑声和掌声,苏野的脸颊瞬间红了,却挺直了腰板,像被注入了勇气。
剪彩结束后,大家涌进办公楼参观。苏野设计的那面“记忆墙”成了焦点——整面墙用不同颜色的马赛克拼出工地从奠基到竣工的过程,角落里藏着他画的卡通小猫,还有个拿着卷尺的小人,眉眼像极了沈砚。
“这墙太酷了!” 小周举着手机拍照,“苏先生,你看这光影,跟沈总设计的玻璃穹顶绝配!”
阳光透过钢结构网格的穹顶,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斑,像撒了一地的碎金,正好落在“记忆墙”的马赛克上,把那些图案映得闪闪发亮。苏野看着那些光,突然想起沈砚第一次在白板上画三角形网格的样子,认真得让人心动。
沈砚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杯温水:“在想什么?”
“在想,” 苏野喝了口水,笑着说,“我们好像真的一起‘筑’成了什么。” 不只是这座楼,还有那些藏在图纸背后的理解,那些在雨夜里说出口的安慰,那些小心翼翼靠近的心动,都是他们一起一砖一瓦,慢慢垒起来的。
沈砚看着他眼里的光,突然握住他的手,往楼梯间走:“带你去个地方。”
顶楼的天台还没完全收拾好,堆着几个工具箱,却能看到最远的风景。沈砚指着天台边缘的矮墙:“这里可以种向日葵。” 又指向角落,“那里放你的画架,视野最好。”
苏野走到天台边往下看,整个城市的轮廓在阳光下铺展开来,而这座办公楼像颗明亮的星,嵌在城市中间。他想起自己画过的无数张建筑插画,第一次觉得,有座楼是真正属于他和沈砚的——里面有他们的心血,有他们的回忆,还有他们共同的温度。
“沈砚,” 苏野转过身,从裤兜里掏出那条没系的领带,踮起脚尖,笨拙地往沈砚脖子上系,“庆祝竣工,给你个礼物。”
领带系得歪歪扭扭,却像个甜蜜的标记。沈砚低头,看着他认真的侧脸,突然弯腰,在他额头上轻轻印了个吻。
“这是我的回礼。” 他的声音很轻,带着阳光的温度。
苏野愣住了,手还停留在领带上,脸颊烫得像被阳光晒过。风从天台吹过,带着远处的花香,把两人的呼吸都吹得乱了些。
“以后,” 沈砚握住他的手,放在自己胸口,让他感受自己有力的心跳,“这座楼的天台,只给你画画用。”
苏野看着他眼里的认真,突然笑了,用力点了点头。
那天下午,苏野在天台支起画架,画下了办公楼的全景。画的右下角,他没签名,而是画了两个交叠的简笔画——一个是铅笔,一个是卷尺,像两枚紧紧依偎的印章。
沈砚站在他身后,看着笔尖在纸上跳跃,突然觉得,所谓的“竣工”从来不是结束。这座楼会迎来无数个日出日落,会见证很多人的故事,而他和苏野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从钢筋水泥到柴米油盐,从并肩看风景到牵手走余生,他们会像设计这座楼一样,认真地“筑”好属于他们的每一天。
夕阳西下时,苏野收起画架,和沈砚并肩走下楼梯。楼道里的灯光次第亮起,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两条终于交汇的河流,带着沿途的风景和温度,奔向同一个远方。
而顶楼的天台上,晚风吹拂,仿佛已经闻到了来日向日葵盛开的清香,那是属于他们的,带着光和温暖的味道。
(本章完)